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回复: 0

南海科考日志:我完整地参与了一次“打”重力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7日 星期五 晴 29摄氏度 浪高2级


自去年参加东海航次开始,我感觉船上的日子过得特别快,每天忙得很。以我的观察,这个航次各个参航队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即便是刚加入的学生。潜航员、轮机员、驾驶员每天的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海洋科学家每天采样、初步处理样品、编号、分装、冷藏,以备上岸后回去分析。采样可以是潜器采样、CTD采水、自己打水样、重力柱等。仪器开发人员每天调试仪器、做各种实验、处理数据,有时仪器下水回收后还要维护。


每次下潜前后是最忙的,要准备计划、汇报、潜次报告,还要处理样品和数据。其他日子稍微宽松一些,但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船上条件优越,但平日里享用休闲设施的人几乎没有。首席彭老师说得好,船上的时间是最紧俏的,每分每秒都值得珍惜。除了吃饭睡觉,90%的时间都在工作。常常晚上11点以后实验室还灯火通明。




参航队伍作为一个群体,有很多文化建设,比如:委托一名老师为主编,编辑航次期刊,向所有人约稿,每个下潜新人要写专栏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和马辉老师都投了稿;还会制作文化衫,把航次中有特色的地方印在上面,留作纪念;船上还有一个特色活动是理发,据说有好几位理发师。此前因为疫情,我已经3个月没理发了,这次请了潜航员孙老师帮忙理发。


科学例会上,陈老师讲他昨天潜次的情况。陈老师采到了6块石头。他前天在潜次计划中的分析非常到位,在坡底和断崖处采到了石头,但过程比较曲折,大部分是生根岩石,找碎石花费了他80%的下潜时间。最惊险的是,在捡那块最大的石块时,潜器手臂在两块巨石之间操作,潜器有被巨石刮伤撞伤的风险,幸亏潜航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业务能力,这次采石有惊无险。采到的石头大多乌黑,有些表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孔隙,据说这是年龄比较新的;有些表面生长些珊瑚、海葵之类,年龄可能比较老。


之后,杜老师介绍了他们项目仪器测试的情况,这是他们第N次海试,海底测试效果很好。关于海洋仪器的开发,我也有自己的体会,其中有苦也有甜,总结一条——一定要反复地试用,很多问题就在试用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仅仅在实验室和水池是没法研制海洋仪器的。


今晚我完整地参与了一次“打”重力柱。一整套流程:整理缆绳、操作A架、放缆、下柱;一个半小时后,收揽、挂柱、整理缆绳、量柱长、切柱、冷冻保存、冲洗甲板。今天重力柱的长度(深度)又破了此前的纪录。采到的重力柱会被冷冻,取孔隙水后切成两半,分层取样,再冷冻,回岸上实验室后用专门仪器分析。从这些重力柱中,可以分析出万年气候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05:47 , Processed in 0.0440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