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4|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2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25)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The Master said of the Shao that it was perfectly beautiful and also perfectly good. He said of the Wu that it was perfectly beautiful but not perfectly good.
【原文】
子谓《诏》①,尽美矣②,又尽善也③。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今译】
孔子谈到舜的《诏》乐时说:音律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而谈到周武王的《武》乐时却说:音律美极了,内容却不是很好。
【注释】
①《诏》:相传为舜时代的一支乐曲名。
②美:声音美,旨乐曲音律。
③善:内容美,指乐曲表现的内容、思想。
④《武》:相传为周武王时代的一支乐曲名。孔子认为尧舜禅让制度代表一种仁德,故舜曲《诏》声音美,内容也美,以至孔子“闻《诏》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周武王是称赞的,但总认为周武王讨纣而夺殷商之国是个遗憾,故从周武王的《武》乐中竟也听出“未尽善”的味道来。
【评点】
    真善美,这是历来人们评论文学艺术以至一切事物的最高标准。然而,赢得这一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一、评论者本身的立场、观点、经历、标准等皆不尽相同,所以同一事物也会评价不同的。孔子反对征战,故称《武》乐未尽善,但世事变迁《秦王破阵乐》却广受后人称赞。二,事物本身确实大量存在真善美不集于一身的现象,真实的却未必都是美好的,美丽的又不等于善良的等等。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尽善尽美,只是人们的理想。
    孔子论《诗》论乐,往往和伦理道德连在一起,而且是作为出发点,以表达其以礼治国的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21:22 , Processed in 0.0387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