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五章 公冶長篇(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The Master said of Zi Jian, "Of superior virtue indeed is such a man! If there were not virtuous men in Lu, how could this man have acquired this character?"
【原文】
子谓子贱①:“君子哉若人②,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③?”
【今译】
孔子谈到宓子贱,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个人从哪里学得这样好的品德呢?”
【注释】
①子贱:鲁国人,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孔子的弟子。
②若人:这个人。若:代词,这,此。
③斯:代词,前一“斯”指代他,宓子贱;第二个“斯”代指君子的品德。
【评点】
本章孔子赞美子贱是个君子,并启发人们思考;子贱能成为君子的原因。
子贱在治理单父(地名)时,很得民心。因他能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出色地用德治理了单父,所以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上述赞美他的话,很可能缘此而发。同时孔子还看到子贱能成为君子的另外原因,是受到鲁国许多君子的影响,君子群的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有这样一个良好客观环境,就有助于促成君子品格的形成。由此说明,一个人的成才,除了主观努力外,客观条件也不能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