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一章 先进篇(17)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The head of the Ji family was richer than the duke of Zhou had been, and yet Qiu collected his imposts for him, and increased his wealth.
The Master said, "He is no disciple of mine. My little children, beat the drum and assail him."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②。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
【今译】
季氏的富有超过了在周王朝任职的王族,而冉求还替他搜刮钱财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这些后生公开声讨他都没有关系。”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鲁国的权臣。周公:泛指在周王朝任职的王族。
②聚敛(liǎn):收集。此指增加赋税,搜刮民财。附益:额外加收,附带收取。
③鸣鼓:大张旗鼓,公开声讨。
【评点】
冉求当时正担任季氏的家臣,替季氏征收田赋。孔子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即给百姓的好处要多一些,要百姓做的事要量力而行,向百姓索取的东西相对要少一些。结果冉求没有听从老师的意见,反而邦季氏重税盘剥百姓,还征收附加税,这就引起孔子的恼怒,几乎不承认他是学生,还让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可见违反了仁政的原则,即使是相当亲近的学生,孔子也绝不轻饶。
孔子虽然没有点季氏的名,间接斥冉求也没有正面公开地为民代言,但他所声讨的是季氏聚敛百姓财富,实际上他是站在民众一边,为民众利益讲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