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英文版
第七编 《离娄上》(20)
第二十章 最佳行为方式是灵活变通的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Mencius said, 'It is not enough to remonstrate with a sovereign on account of the mal-employment of ministers, nor to blame errors of government. It is only the great man who can rectify what is wrong in the sovereign's mind. Let the prince be benevolent, and all his acts will be benevolent. Let the prince be righteous, and all his acts will be righteous. Let the prince be correct, and everything will be correct. Once rectify the ruler, and the kingdom will be firmly settled.'
【原文】
孟子曰:“人不足以适1也,政不足以间2也。惟大人为能格3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注释】
1.适:古同“敌”。《尔雅》:“适,匹也。”《国语·楚语》:“且夫自适以下。”《国语·周语》:“适国宾至。”《战国策·秦策》:“四国之兵适。”《孙子·谋攻》:“适则能战之。”《荀子·君子》:“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韩非子·八说》:“搢笏干戚,不适有方铁铦。”《说文》:“敌,仇也。”这里用为相当之意。
2.间:《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墨子经》:“有閒中也。”《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史记·管晏传》:“从门閒而窥其夫。”《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这里用为间隙之意。间然:找空子,找缺陷。这里用为批评、挑剔之意。
3.格:《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益稷》:“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广韵·陌韵》:“格,度也,量也。”这里用为度量、衡量之意。
【译文】
孟子说:“人事是不能够相当的,政事是不能够挑剔的。惟有高智慧的大人能度量君子的心事。国君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全国莫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国君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全国莫不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国君正直,全国莫不能正直。只要有一个正直的国君,那么全国就能安定了。”
【解说】
人与人是不同的,那么各人的事也就不会相同,虽然有些事很相同,但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其实质也会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所以孟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事是不可能相当的,总有高矮低下之分,总有清浊智愚不同;国家政事也是如此。因此,最佳行为方式不会是,也不可能是一种公式,可以照本宣科,照搬硬套。那么,怎么样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呢?孟子认为,这就要靠度量、衡量。也就是说,要依靠智慧,像大人猜度小孩子的心事一样,小孩子心里想什么,大人一般都能猜度出来。所以,大人对小孩子就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最佳行为方式。而大人与大人之间,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由于彼此智慧接近,故而不易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作为领导人,首先要有智慧,首先要带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首先要带头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首先要带头正直,那么全国的人民都会仿效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而行事了。如果人人都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都会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都能正直待人,当然,这个社会也就安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