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3|回复: 0

雀巢收购徐福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一清早我起床打开电脑时, 有很多人在QQ上找我. 点开一看, 原来都是一些考BEC的深大的师弟师妹还有一些校外的朋友向我 “道喜”. 他们一开始都说: “小琪, 我考过了高级, 得了B呢!” 原来2011年上半年的BEC高级的成绩了来了.我当时一看, 心里就有点疑惑: 怎么这么多人得B了?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有些同学连过的可能性都很小, 如今居然得B了?? 然而再看他们的留言,让我有点觉得 "造化弄人",原来他们都没有考过.他们之所以以为自己考过了,并且得了B,是因为他们上网查到自己得了 "B2".这也让我糊涂了,因为以前BEC就只有A,B,C,D四个等级,只有ABC才算是通过了考试(其中C为合格线,A为最高等级),怎么现在有B1和B2出现了?
上网查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后来因为要上课所以也没有理会了.后来下午我看到一个在广州教BEC的朋友在QQ上,于是我便问他是什么回事.他说他自己也不完全清楚这个等级究竟是怎么划分的,不仅有B1和B2,还有A1,A2以及C1和C2.他说这是今年最新的成绩标准.但是他和我说,凡是字母后面有数字的成绩,都代表不通过,只有纯字母的, 也就是A,B,C的成绩,才算是通过的.后来他又和我说,如果一个BEC高级考生得了B1,代表他的成绩在30-45分之间,只有BEC初级的水平;如果得了B2,则代表他的成绩在46-59之间,有BEC中级的水平.具体这个标准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今天向我报喜的朋友,不是B1就是B2的,也就是说,他们无一幸免地在BEC高级考试中"壮烈牺牲"了.
看到这些同学失望的表情,我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这是因为在他们考试之前,我都和好多人打过赌(不下于8个),赌约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是:如果他们考过了,我回国请他们吃饭;如果他们考不过,他们请我吃饭.如今,他们好像都全输了,以后我又多了好多顿免费的饭局了,呵呵.不过其实,我在内里是希望自己输的,因为如果我请他们吃一顿饭他们就真的考过BEC高级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到目前为止,凡是我和别人就英语方面的打赌,还真的从来没有输过,呵呵.记得以前还在深大时,每次四六级和BEC考试,我都和同学或者深大师弟师妹打赌:如果他们考过XX分数,我就请他们吃饭;如果他们考不过XX分数,就他们请我.结果每次成绩一出来,我都忍不住长天大笑:又有免费的午餐了!哈哈!
我记得有一个师弟(名字就不说了,呵呵)和我打了三次赌,第一次是关于四级的,第二次是关于六级的,第三次是关于BEC中级的,他都以失败告终,连续三个学期请我吃了三次饭.他第一次考四级时,他说他要考600分.我当时就说,你是考不到600的.他不服,非得要和我打赌.我当时对他说:"我觉得你会考540-580之间."结果,成绩出来了,他考了560多分,只得乖乖地请我吃饭;第二个学期六级又来了,他说他不敢再冲600了,只想保550就行了.我当时又说他考不到这个分数,考个500就不错了.他又不服,于是我们再以550为界打赌.结果他考了502,又得一鼻子灰地请我吃饭;到最后考BEC中级时,他说他要考B以上,我说他只能考C,而且百分之九十是考到C,不太可能不过.他当时又不服气,说为了激励自己好好用功,又要以B为界与我打赌.最后结果出来了,他果真又考了C,又只好请我去桂庙的海南风味吃饭,哈哈.
他当时问我:"怎么你这么神啊,居然可以猜到我的成绩情况!不管我多么努力,我都是逃不过你设的限制." 我当时对他说:"这个限制不是我设的,是由你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其实,我和别人打赌,并不是说看小别人的能力.我只是根据我对别人英语基础的了解来判断他参加某个考试会拿到什么成绩.我不否认我会低估某些人的水平,我也不会否认某些人会在考试中超常发挥,鱼跃龙门.但是,这样的机会,是很渺小的.要是真的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也只能自认倒霉,同时祝贺你赢了我.并且我得乖乖地请你吃饭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不否认有些人的英语能力很强,可是他们却不擅长考试,结果履考履败.而你要是让他们用英语来和老外交流,以及写一些英语文章,他们往往胜任有余,而且表现得非常出采.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更多的,我觉得,是一些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的人,说句不好听的话,是一些"不自量力"的人.我说这句话并没有针对任何人,也没有批评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出这么一种现状.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受呢?其实这种感受我两年前就有了.当时我在主持着深大经济学院的BEC英语角.在那两年间,每次BEC考试即将报名时,就会有不少人来咨询我他们应当报哪个等级.我记得2009年上半年时,有一个当时读大二英语系的师妹问我她可不可以报高级.我问她之前考过中级没有.她说没有,但是她说她对自己的英语很有信心.于是我当时就尝试着用英语和她对话,发现她的基础还真的不错,不过对于一个大二而且未考过BEC中级的学生而言,我并不赞同她直接去报考高级.虽然她的基础是比较好,可是对这个考试还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且一般来讲,大二就考高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哪怕你是英语专业的人.要是她当时已经考过中级了,我会赞同她去考高级的.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和她说了,结果却引来她的不悦.她听了我的话当时表情就沉下来了,言谈之中好像觉得我过分低估她的能力,而且坚定地对我说她就是要考高级.其实我也是好心说出我的意见,我并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到最后,听她的伙伴说,她考砸了.
这个师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还有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例子在我身边出现过,而且如今也一样层出不穷.我时常觉得,我们当中很多人过于轻浮,不够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首先,求学意志不够坚定.曾经有很多很多人,包括学生或者是工作了的人对我说,他们要学好英语,可是到头来,真正能坚持到最后并且取得成就的,凤毛麟角.最后,他们就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坚持下去.我不排除有个别朋友是真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放弃的,但是我敢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学不下去的根源是没有决心与毅力.所以,在你问别人如何学好英语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能否坚持三年以上?
第二,学习粗浅浮躁.什么意思呢?学习外语本身就需要你严谨仔细,一丝不苟,但是我们很多英语学习者则不然.他们遇到问题 "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比如说弄不清一句话的结构或者弄不清一个词组的用法,他们就跳过去,不再理会,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句子的大意明白就行了,不需要钻牛角尖.这样做的同学,最后不管学习多久,都只能游走在英语的边缘,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心";
第三,学习如"蜻蜓点水".这点主要是在单词方面.很多人老是在买什么四六级词汇,BEC词汇或者什么雅思词汇.这些词汇书,要是我早就把它们一把火给烧了.为什么呢?首先英语词汇本身就不分级别的,为什么非得按考试来分呢?难道BEC词汇就不会出现在四六级考试里?难道雅思词汇就不会出现在托福考试中?与其买一本这样的词汇书,不如去买一本词典更实际;另外,这些词汇书很多单词的用法列举不详,很多考生的所谓记单词也只是记它们的意思,并没有仔细分析这些词的具体词性与用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能大体看得懂文章却不能将这些词用在自己的作文之中.还有很多人连单词的拼写也模棱两可,写一句话出现N个拼写错误的词,试问这样的学习进展能有多快?我实在是不敢恭维.
我觉得,拼写单词是最最最基本的英语学习了.你不懂语法不懂词法,这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不是说你下苦功就行的,是需要别人来引导以及自己长期的体会与领悟的.但是如果你拼写错很多单词,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归结到一个字就是 "懒".所以当别人发文章给我改时,我最讨厌就是看到文章里出现很多波浪线,这是办公软件自动识别拼写和语法错误的结果.我往往会问作者:"你看到这么多波浪线为什么不改了以后再发给我?"所以后来凡是我看到有很多波浪线的文章,我都会回复作者说:"把你的文章改成没有波浪线再发给我."我并不是挑剔,也不是故意为难别人,但是你要让我帮助你改文章,首先你自己的求学态度必须端正.你自己写的文章连你自己都不改一下就发给别人改,你觉得过意得去吗?
对于真正想学习而且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当他们向我求助时,我是不介意甚至有时不惜时间成本来帮助他们,因为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人;但是对那些心浮气躁,随口说说之人,就请不要再打扰我了,我没有你们想要找的"学习捷径"告诉你们.要是有的话,我现在也不用天天学习和记单词了.我早就天天四处游荡玩耍了,干嘛在出国以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学外语?
我不是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在这里我只是想谈谈这么多年来学习外语的心得.我觉得,学习一门语言来不得半点的粗心与浮躁.你得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记好每一个单词,包括它的拼写和用法.英语中很多词的用法是非常灵活多样的,需要你慢慢钻研和学习.有些人说,他们的词汇量有8000,但是我敢说,他们真正的词汇量,很可能不超过4000.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大家对"词汇量"这个概念理解有问题.很多人觉得,词汇量是指你"认得"的单词的个数.但是在我看来,这远远不够.我觉得你只有认得,会拼,会写以及会用这个单词,才可以称之为真正地掌握了这个单词.按照这四个标准,每个赋予25%的权重,你再用加权平均法算一下你目前的词汇量,我想你立即会觉得你的词汇其实少得可怜.研究单词的用法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把"认识单词"当作主要目标,不会读不会写不会用也不要紧,只要认得就行了.你不信就随便找个人用英语聊聊天,肯定不少人会经常被某个词卡住,他们脑中有这个词的印象,可是就是不会读,或者读出来了发音也不准.试问这样的学习,你还能指望突飞猛进?连蜗牛爬树我都觉得快了.
关于英语学习这个话题,真可谓是老生常谈了.我本来也不想多说的,只是通过今天那件事突发感想,忍不住把自己的感想也写了出来.其实不仅是学英语,学其他东西也是一样.学得快慢是天赋的问题,而学得成功与否则是你有没有心去学的问题.这里的心不仅指 "决心",还有指"恒心","耐心"和"信心".所以,当你觉得你和英语之间有一层微妙的迷雾时,当你抱怨自己怎么一直没进步时,不妨问问自己,你真的用心了吗?
----------------------------------------------------------------------------------
雀巢收购徐福记
原文: 选自英国>
译者: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赖小琪
A successful entry strategy into China is the holy grail for many companies. Nestlé, the world’s biggest food group by sales, is there already, but sold just Sfr2.8bn worth of its products in the country last year – about the same as its sales in Australia. Given that China’s population is about 60 times greater, the opportunity is obvious. Nestlé’s latest attempt to expand in China involves Hsu Fu Chi, a Chinese confectioner worth about S$3.2bn, which sports a handy domestic distribution network. On Monday, Hsu Fu Chi requested a trading halt on its shares, indicating talks of a possible deal between the two may be advancing quickly.
对许多公司而言, 成功进军中国市场策略是梦寐以求的 “圣杯”. 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食品集团, 雀巢, 已经在中国立足, 但是其去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仅为28亿瑞士法朗, 与其在澳大利亚的销售收入相当. 鉴于中国的人口约是澳大利亚的60倍, 雀巢在中国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 雀巢最近在华的扩张举措与徐福记有关. 徐福记是一家中国糖果生产企业, 市值约32亿新元, 在中国有便利的销售网络. 本周一, 徐福记要求暂停其股票的交易, 这意味着它与雀巢的交易可能会很快达成.
Nestlé’s motivation is clear. Chief executive Paul Bulcke wants revenues from emerging markets to comprise 45 per cent of the group’s total by 2020, up from the current 38 per cent. All else being equal, that means Nestlé needs to boost its sales from emerging markets by Sfr14bn, or about one-third, on 2010 levels. This is no small task. Only three of the company’s top ten markets by sales (which contribute two-thirds of total sales) are emerging markets, and together they generate barely one-tenth of total revenues.
雀巢的动机很清楚. 雀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意欲在2020年之前实现雀巢在新兴经济体的销售收入达到整个集体总收入的45%, 而目前这个数字是38%.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 这意味着雀巢需要将其在新兴市场上的销售收入提高140亿瑞士法朗, 约为2020年目标水平的三分之一. 可这并非易事. 以销售收入为标准, 该公司的十个最大市场中(合占总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二)只有三个是新兴市场. 这三个新兴市场的总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还不到10%.
A full acquisition of Hsu Fu Chi would add a modest Sfr565m to Nestlé’s sales on 2010 numbers, but Mr Bulcke should be cautious. The Sino-Forest scandal made some sceptical of Chinese companies quoted on even the most reputable exchanges. Hsu Fu Chi is listed in Singapore – regarded as a less prestigious exchange – and the company also has a history of run-ins with health and safety authorities. Nestlé has learnt the hard way that it can take decades to recover from health-centred reputational damage. Price is key in most deals, but in this case qualitative considerations should top the priority list.
对徐福记的全额收购至少会为雀巢带来5.65亿瑞士法朗的年销售收入(对比2010年而言), 但是薄凯先生也应当慎之又慎. 嘉汉林业丑闻让很多人对中国公司持怀疑态度, 即使是在著名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徐福记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该交易所信誉稍差, 而且该公司有过被卫生安全部门检举的纪录. 雀巢已经深刻体会到, 恢复因健康安全方面受损的声誉, 需耗时几十年. 在很多收购交易中, 价格是关键, 但是在这次交易中, 雀巢会将质量方面的问题优先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2 18:22 , Processed in 0.0360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