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0

祭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女人最常见的是拜神,拜神已经成为这里的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或是生命不可缺少的
  事情。
  在学校时候跟舍友聊起祭祀,我们开玩笑说,在我家这里,初一十五拜,清明重阳拜,喜事丧事拜,孩子名落孙山拜,中榜眼拜,没完没了的拜。不少人很不解,为什么需要怎么繁琐,何时才是个尽头,简单一点不是很好的吗,生活简单日子才过得舒坦的嘛。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现在拜神祈求平安的确难以跟得上这时代迅速的步伐。在我记忆里,最经常的是在村里大合院的时候,有个中年女人大半夜还要起来拜神,说是这个时辰比较好。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家的男人要开始开长途的车工作,她想为他祈福。大冬天,家家户户都熄掉那昏黄的烛光了,狭窄的小巷里,只有小狗耷拉着耳朵,蜷缩成一团绒球似的蹲在自家的门口,坚守自己的岗位,偶尔打几声呵欠。房顶上的小猫发出几声令人毛骨悚然的猫叫声,天上的月亮似黄玉一样挂着,就像香蕉船一样摇篮,摇着摇着,风抚顺着柳树的浓密垂条的柳枝,发出洒洒的响声,合着歌谣,让人们进入梦乡。可是那女人披着外套,起来张罗,额头上被风吹乱的秀发,风大,她划着的火柴点了又灭了,点了又灭了,拱起双手,到角落里,又开始划起来了,唰,一束金黄色的火苗划破夜里的黑暗。摆好了神牌,桌面上摆放着一盘水果,一打饼干,点亮着的香烛,煤灯,然后跪在坚硬冰凉地面,嘴里低声喃喃念着。每次她家男人出远门,她都这样,几十年来无一例外,我都佩服她的毅力了。从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很愚昧,很迷信,可或许这是她们的一种信仰。那个年代,还没有手机,电脑,高科技的东西,出个远门不知道何时何年何月可以回来,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状况,前方对于他们,一切是未知,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感情,对亲人的一种担忧,祈求神灵保佑出远门的人平安归来,逢凶化吉。她们觉得真诚祈求神灵可以感知,也可以通过神灵的力量保护着亲人。她们信仰着心诚则灵。没有高科技的商品承载着情感,只能笨拙用着几根香烛,几张银纸,几枚铜钱向天地虔诚跪拜。蜡烛的烛光在黑夜里随风摇曳,纸钱燃烧起乱窜的火苗,竭力挣脱从火炉跳出,烛火带着亲人的担忧一点点燃尽了,为了只是照亮亲人出行的路途。用着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得以寄托,无论方式是否繁琐,但求心安罢了。
  孩提的时期,遇上祭祀也是一件开心事,因为这意味今天这一餐可以加菜了,有肉,有鱼,有虾,小时候不懂事,左手拿着鸡腿,右手拿着鸭脚,油腻腻的嘴就蹦出一句,又是天天拜菩萨就好了,这样每天可以吃好的了,童言无忌啊。所以祭祀还有着我们儿时不谙世事的纯真与快乐,那时候很简单,简单到吃到肉就可以偷着乐,觉得吃肉就是一种幸福的事了,童趣也不外乎如此。恰逢大过年,村里好不热闹啊,在祠堂都摆上自家祭祀的牲畜,一整桌都是鸡鸭鹅,真是壮观气派啊,又是上级领导刚好碰上“好日子“来村里巡视时候,村长肯定背地里偷着乐,免不了受到领导一番褒奖。而且全家上下,村里老老少少都会齐聚一堂,游子们都会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家就可以唠叨家常,增进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了,出门远洋的人总有一天还是需要回到自己家,落地归根,这是自古以来家的情结。
  每次拜神祭祀,老一代人都始终会向神灵祈求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学业进步。我们总用时代进步了,你们的老观念已经落后的理由去反驳他们。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始终是她们一生的牵挂,曾经攥在手心疼着,看得见,摸得着;后来长大了,不得不放手了,还得尽人事,为孩子祈福,操心一辈子了。心诚则灵,这种信仰已潜伏在无意识之中,也已经在她们心田扎根发芽了。所以我也深知争论是无济于事,以前还会是吹胡子,瞪大眼,各抒己见,现在却是毫无志气妥协了,毕竟,信仰,早已经对她们来说根深蒂固了,染着这种信仰也过了20多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8 05:11 , Processed in 0.0386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