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7|回复: 0

乡关何处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黄鹤楼》中我们所熟知的有关思念故乡的名句。取此为题是因为这几天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故乡这个词。当然,关于故乡的诗词那是不胜枚举,如三岁小儿便能熟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她已然成为文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从一开始吟诵她们的时候我的心中就萌生了一些困惑:既然文人墨客们如此眷念故乡,为何不回去呢?又是什么绊住了他们回乡的脚步呢?对于那些年来说,也许这些困惑根本无足轻重,考试和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慢慢的,渐渐地,我也就淡忘了。
  可是这些年一路走来,兜兜转转,历经了一些离别的无奈和归来的沧桑后,却忽然发现当年的那些关于故乡的困惑正在悄然的复苏。尤其是这次的年末放假回家,虽然已经在家待了几天,却总是感觉虽然进了家门却始终徘徊在故乡的门外,迟迟迈不进一步。究竟是自己在犹豫,还是故乡在拒绝,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呢?这是一个破费思量的问题。
  犹记得故乡的意识在我脑海中第一次觉醒的时候,是在初一的一个中秋节的夜晚。那时,中秋节还不是法定节日,初一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离家在外。记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还自掏腰包给我们买月饼,虽然还是两人分一个,可现在想来还是充满感激。那个夜晚,我一个人拿着半块月饼,对着圆圆的月亮,居然吃出了相思的眼泪,好像还胡诌了几句打油诗。具体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大意仍清楚记得是在思念故乡。如今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不过是在想家罢了,但也许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孩子来说,他的故乡或许也就等同于家了。
  后来到了大学,第一次的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故乡的存在。“我是河南信阳人……”以后每每结识到新同学或是新朋友我都会这样介绍自己。从此我的故乡便从原来的那个家,那个小村子扩大到信阳市,河南省。然而自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到家的时候就就这萌生了一丝无聊的心绪,而且这种感觉一年比一年强烈。以至于时至今日,回到日思夜想的家,回到念念不忘的故乡却硬生生的感觉到了一丝丝的陌生。
  这几天我一有空就会一个人绕着村子一步步的走着,寻着。村口的那棵老树依然健在,寒风中不断挥舞着光秃秃的残枝,似乎是要跟我这个故人打招呼,而且似乎是有不尽沧桑想要跟我诉说,然而她终究只是不停飞舞着枝丫而已。或许她刚要开口却发现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光着膀子在她身上攀爬玩耍的顽童,而在我的眼里她亦不再像当年那样高大,那样充满神奇。树已不是当年的树,我亦非当年的我,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当年模样。
  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与故乡之间已经被岁月悄无声息的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也许真的是回家容易,回故乡难:真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终于开始明白那些困惑了,诗人们大抵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不敢回去的。然而无论你流浪到天涯,还是最终漂泊到海角,故乡却又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潜在脑海,伏在梦里。虽然回不去,触碰不到;却又真实存在,终生忘不掉,一如我们的初恋。
  诗人说,离开了才有故乡,回不去的那个地方才叫故乡。拥有和失去同时发生在那短暂的一瞬间。也许在我们踏上远行的列车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我们对于故乡的背叛和怀念,也注定了故乡对我们的抛弃和呼唤!于是我仿佛又听到了诗人们的吟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9 21:28 , Processed in 0.046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