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
[TD]
|
| [TR]
| [TD][/TD][/TR]
| [TR]
| [TD]
| 《叶甫盖尼·奥涅金》
| 作者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奠定俄国文学基础的国民诗人。
| 由于伯父之死而获得庞大遗产的奥涅金,离开了社交界,而成为管理田地及工厂的领主。他虽衷心欢迎新生活的来临,但自第三天起,那刻板的生活即令他厌倦不已。他完全无法融入自然的美景里。在此情形下,与刚回邻近领地的年轻地主连斯基见面,讨论时事,就成为他唯一的快乐了。而他们两人也因“消磨时间”而成为腻友。连斯基曾留学德国,因此具有“格汀模精神”对理想的热情,且将此热情投注于拉琳家的次女欧莉卡。
| 有一天,连斯基带着奥涅金去拜访琳家,并将奥涅金介绍给欧莉卡及其姊达吉亚娜。达吉亚娜虽没有引人注目的容貌,但却是一位将罗曼蒂克隐藏于心底的朴素的乡下姑娘,因此,她立刻被奥涅金那优雅而脱俗的魅力所俘虏,而将倾慕之意油然地展现在信笺上。
| 然而,年纪轻轻就成为社交界宠儿,且历经放纵、浮华的奥涅金,虽被达吉亚娜充满少女梦想的言语所感动,但仍无意与她深交。他不理会达吉亚娜的失望,说出“年轻小姐们会轻易且逐一的改变她们的梦想”之类的宛如教训人的话,而将自己塑造成刚从叙利亚的梦幻中清醒的贾易路特·哈勃夫特。
| 不久,拉琳家为达吉亚娜的命名日举行庆祝舞会。奥涅金对表情黯淡的达吉亚娜虽深觉怜悯,但却由于一时兴起,并且仿佛故意做给别人看似的和欧莉卡跳舞,而这种行为终于引起连斯基的妒忌与愤 怒。第二天一早,奥涅金就接到连斯基送来的挑战书,决斗结果却是连斯基惨死。
| 奥涅金破坏了欧莉卡的幸福,使达吉亚娜非常悲伤。而奥涅金在事情发生后,即启程前往彼得堡。以后数年里,他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而当他再度回到彼得堡时,却在格雷明公爵的舞会上,发现年轻而美丽的公爵夫人竟是曾经爱上他的达吉亚娜,这时,他的心终于被她那女王般毅然的美所震撼了。奥涅金几次用信向达吉亚娜倾诉内心的痛苦与感受,但是,达吉亚娜已不再是从前那位做梦般的少女了,她虽然强烈地被奥涅金吸引,却仍为实践对丈夫的忠诚,而拒绝了他的爱。
| [/TD][/TR] |
|
《钦差大臣》
|
作者果戈理,俄国讽刺作家。
|
这是出喜剧。它的发生地点,是俄国的某个小城市。而这个城市在粗鲁而贪污的市长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实际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变得腐败不堪。当这群贪官污吏风闻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钦差大臣时,每个人都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时,突然听到有一位叫赫列斯达柯夫的人正投宿于城内唯一的旅馆里,于是,他们就误认这位外形不凡、而实际上因赌 博、游荡而辞官返乡,途经此地的赫列斯达柯夫为钦差大臣了。市长大人立刻在家里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且不断贿赂这年青人。在市长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里升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因此便向市长的女儿求婚。而市长则以为只要和他攀上了关系,就能打开在首都升官发财的门路,所以,欣然允诺了。然而,这名青年却因担心骗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当市长官邸里正处于热闹的高潮时,邮局局长手捧一封信走进来。那封信是青年写给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误认为是钦差大臣的笨蛋,并为每一个官吏取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绰号。当市长与官吏们正为这件事而哑然失声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临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鸡的情况中落下。
|
[/TD][/TR]
|
[TR]
|
[TD]
|
|
《当代英雄》
|
作者莱蒙托夫是诗人兼小说家。
|
本书作者在卡夫卡斯旅行时,偶然与一位已在当地要塞服务多年,而生性木 讷、善良的老上尉马克西姆依奇认识,并由他的口中听到这段有趣的故事。
|
当马克西姆依奇率领一个中队驻扎在卡夫卡斯的要塞时,来了一位叫皮巧林的青年军官。他是一位年约二十五岁,体形纤弱、肤色苍白,而看起来很“奇怪”的人。有一天,当他接受邀请到卡夫卡斯的一位望族家去拜访时,遇到美丽的望族之女贝拉,由于心生爱慕,他便设计掳走。贝拉也开始衷心地爱上这位在都市成长而外貌脱俗的皮巧林。但是,皮巧林的爱很快就消褪了。有一天,贝拉被对她倾心已久的窃盗挟持,而受了重伤。她不断呼唤着皮巧林的名字,最后,终于寂寞而幽怨地结束了人生之旅。紧接着这件事情之 后,皮巧林突然开始笑了起来,马克西姆依奇听到他那怪异的笑声, 不觉毛骨悚然。(第一篇《贝拉》)后来,当作者再度与马克西姆依奇碰面时,正前往波斯的皮巧林也来了。老上尉一心想恢复旧有交情,但皮巧林冷淡地敷衍一下后,随即启程。此时,作者对皮巧林突然感兴趣,他从愤怒的马克西姆依奇手里,得到皮巧林早先托他保管的《皮巧林手记》(第二篇《马克西姆依奇》。后来,作者听到皮巧林已在由波斯回来的途中去世,因此,他便决定将《皮巧林手记》的末三篇公开。
|
在港都它马尼,皮巧林所住的旅馆 里,另住着一位老太婆,及她美丽的女儿与瞎眼的小孩,他们是走私集团的一分 子。皮巧林不禁兴起一股好奇心,想一窥究竟;然而,却差点被那个女孩害死在海里;因此,他就怀着一种窥探别人隐私的愧疚感,而离开了港都。(第三篇《它马尼》)
|
皮巧林在温泉之都匹亚基科尔斯特,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公爵之女梅莉。虽然,梅莉的身边总是环绕着一群男人,而且还有个深爱她的老友哥鲁希尼滋基,但是,皮巧林为了对抗哥鲁希尼滋基,便假意追求梅莉,进而获得了她的爱。如此一来,即演变成决斗的局面,结果,他把哥鲁希尼滋基杀死了。他拒绝了梅莉的求婚与已成为罗敷的旧情人薇拉的求爱,而离开该城。(第四篇《公爵之女梅莉》)
|
某个夜晚,皮巧林与一位嗜赌的中尉做了一个有关宿命的赌注。皮巧林预言对方当天会死,于是,中尉便掏出手枪瞄准自己的脸,当他扣下扳机时,却是空弹,因此,中尉赢得赌注。但在归途中,他却被一个醉汉刺杀身亡。(第五篇《宿命论者》)
|
《罪与罚》
|
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
因贫穷而从大学辍学的青年拉斯柯里尼可夫,把自己关在肮脏的屋里,而想出一些奇妙的理论:人类分为凡人与非凡人两个层面,凡人是遵守法律的大众,而非凡人则是被选出来创造法律的少数者,且为了从事改革,他们拥有克服障碍的权 利。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若是为了能在经济方面对人类幸福有所贡献的话,那 么,杀掉象虱子一般的老太婆是不算什么的。他认为自己有权这么做,但是碍于只凭理论无法杀人的原因,因而迟迟未付诸行动。偏偏此时又加入了偶然的因素。例如他患了严重的精神性官能症, 生活本已艰苦, 母亲又来信提及有关妹妹订婚的事。与醉汉马鲁梅拉托夫的相遇,使他意识到醉汉的家人仿佛是被世界上的邪恶所折磨的象征;在酒吧里,他听到学生与军官的谈话(谈话内容与他的想法一样);在小屋里,偶然又听到老太婆的妹妹和小商人的对话(他得知明晚七时,老太婆会单独在家);这些偶然的重叠,仿佛渺不可知的命运之绳,正牵引他去实现自己的相法似的。
|
又由于偶然的帮助,他顺利的完成了犯罪行为,且偷得些许金饰。但是,从那时起,他理论中的破绽便一一呈现,这件事是以两个层面互相冲击为经纬的。其一是与侦察庭推事波路菲里的决斗,此种决斗在本书中很紧迫地进行了三次。波路菲里根据各种心理的迹象,认定他是罪犯,但却苦无物证;主角则保持挑战性的态 度,想借此探得对方的心思。最后,推事波路菲里暗示将要逮捕他,希望他能先行自首,但是,拉斯柯里尼可夫却不能同 意,因为一同意就表示改革者对现行制度的投降,也是自我思想的溃败。不过,由于这种决斗的结果,拉斯柯里尼可夫的信念发行动摇,而斯维特里凯勒夫的出现则更加强这种情形。在这位为私欲而忽视道德的虚无主义者的身上,拉斯柯里尼可夫看到了自己的理论的丑陋面。
|
其二是他与索妮亚之间的决斗。在犯罪之后,拉斯柯里尼可夫立刻领悟到自己已完全孤独,而完全孤独的人是无法活下去的,他不禁为此深深苦恼。在只点燃一根蜡烛的昏暗房里,读《那撒勒的复活》的妓女,与静心聆听的杀人凶手,是本作品象征场景。拉斯柯里尼可夫跪在索妮亚的面前吻她的脚,却说:“我不是吻你,而是吻人类的苦恼。”而索妮亚想以爱和自我牺牲来挽救他,因此,试着把他引入自己的信仰里。拉斯柯里尼可夫虽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但是,苦于拒绝索妮亚,自己就得陷入永恒的孤独里,终于,他败在索妮亚的爱情下,而自首去了。
|
在西伯利亚的监狱生活中,囚犯们疏远他,而当他看到同为囚犯的那些人仰慕索妮亚,甚至深表尊敬时,他终于承认自己思想的失败,而完全向索妮亚屈服了。
|
[/TD][/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