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5|回复: 0

记忆中的元宵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午,朋友打来电话,问晚上吃点啥,元宵吃不吃,我半天没回过神来。今天是元宵节!我本知道今天是元宵节的,但我老家那里不兴吃元宵的,所以即使我来上海已有七、八年了,元宵节那天也从来没吃过元宵,姑且说从来就没过过。
  我们老家属于豫东平原,那里元宵节不叫元宵节,叫小年。记得小时候,每年一到正月十四,天还没黑,小孩们就挑着灯笼出来了,一直挑到十六,满大街的跑,专往人堆里挤,比谁的好看。我们村有两条街——前街和后街,后街因为有一个村里唯一的代销点就比前街热闹得多。这个代销店是三间老式瓦房,高台阶土木结构,西间卖东西,东间杂乱的堆着木头,是我近门的大爷开的。据说解放前还被日本鬼子放火烧过一次。小孩灯笼里的蜡烛燃烧完了,就拉着大人跑代销点里买蜡烛。刚开始点的都是大个的白蜡烛,灯笼也都是花样单一的纸灯笼,也有竹箅子编的照上一层塑料,太费时,很快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了小巧的红蜡烛,灯笼花样也多了起来,圆的、长的、菱形的,都是纸折叠的。把蜡烛插到底盘上点燃,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折叠起来的花花绿绿带有漂亮图案的纸拉开,用棉材棍儿挑着PK,可美。纸灯笼一碰就着火,有调皮的孩子专门找人碰灯笼,一晚上能碰着火好几个,直到大人喊几遍回家睡觉后,才骄傲的大公鸡似的凯旋而归。被碰着火的小孩会哭着追着打骂,再跑回家拉着大人再去代销点买。后来有了塑料灯笼,就不怕碰了。不过,十五晚上一过,还是有不少灯笼被烧破了洞、毁了罩的,不过,这没啥,不影响孩子们的兴致,十六晚上还是照样挑出来屁颠屁颠的玩闹。小孩出来挑灯笼,大人很多也跟着出来,有的看小孩挑,有的聚集一起闲聊,有的干脆放孩子街上玩耍跑代销点的东间蹲在木头上玩起桥牌。十六一过,就不兴挑灯笼了,有的没玩够的,照样挑着上街,看没几个人玩耍,就扫兴而过。挑过的灯笼,一般都不舍得扔掉,会让爸妈帮忙挂到墙上,想玩得时候,再取下来,一般都是还没等到麦熟,都当皮球踢了,等来年再让爸爸买新的。
  我们那里过小年不但挑灯笼也放烟花的。一般都是村里集资买的,由力壮如牛的小伙子们开着拖拉机从集镇或县城买来,落黑再拉到打麦场,听管事的安排,一个一个的排开放,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金箍棒、仙女散花,嘭嘭嘭咚咚的能放两三个小时。农村视野开阔,尤其是冬天,爬上麦秸垛能看出几十里地的焰花,这村儿放,那村儿也放,百花齐放,都不甘心被比下去。正月十五的月亮特别亮,像薄荷糖似的,照得天空如半透明的锅,蛐蛐唱着歌儿,星星眨着眼睛也来凑热闹看烟花。村里大人小孩都聚集到打麦场,大人扬着唐老鸭脖子品头论足,小孩子围着烟花,专等火灭抢炮筒,抢到的欢呼雀跃,没抢到的支好架势再抢,然后,第二天,拿出去,打打耍耍,比谁的战果多,我柔弱,一般是抢不到的,都是第二天天亮跑去打麦场看看有没有落下的。烟花放完,人们陆续回家睡觉,村里又恢复了鸡鸣狗吠的宁静之中。一年就这样过完了,大人开始下地干活,小孩开始背起书包上学。
  不知是年龄增大的原因,还是年味越来越淡了,我渐渐对过年失去感觉。置身于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除了商场张灯结彩的大促销活动和初五迎财神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外,我再也感受不到多少年味了。也许是过年外地人都回老家了,而本地人喜欢清静的缘故吧?但是正月十五的时候,外地人基本上都回来了啊。街上看不到挑灯笼的孩子们,天空中也看不到五颜六色的烟花。顾城说,“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年味没了就没了吧?就怕再过几年,这城市里人味也没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9 16:53 , Processed in 0.037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