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3|回复: 0

书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7: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很多次,我都想写一篇关于书的祭文。我看过的那些书,被岁月斑驳在风里,我连它在那儿都不知道。被人借去撕毁了,还是我本身把它丢弃了。我不知道,书,恨不恨我?书,知不知道,我很想它。
  小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源于启蒙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记得有一位老师讲过一个关于仙女的故事,故事好美,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善良美丽的仙女,爱上了贫穷勤劳的人间小伙。仙女用她的智慧和超人的本领与坏人作斗争,最终和心上的人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可是,我们睁着一双双澄澈的眼睛,听得多入迷啊。老师的故事是从书上看来的,老师说,书上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等你们认识了很多很多字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书上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
  源于一次作文课上被老师表扬?记得老师拿着我的作文读的时候,伙伴们频频回头,那羡慕的目光让我多么的无地自容啊,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包括老师说的有点,包括老师指出的不足。可是,我记得那时我是一个劲的想,以后,我还要写出更好的文章。
  源于一场露天电影?那个时候,只要村里要放电影,我和小伙伴们,从清晨第一声鸟叫开始,就激动不已,猜测着,打探着片名,又眉飞色舞的讲起曾经看过的电影。《黄继光》《英雄儿女》《党的女儿》等,那一个个捍卫祖国尊严,誓死保卫祖国土地的英雄,在我们心中,闪动着永不泯灭的光辉。祖国多温暖啊,英雄多伟大啊!长大了,我们也要去当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做一名英雄,和祖国同生共死。那时,皓月当空,人声鼎沸。电影还没开的时候,我们高兴地在人群中穿梭往来,招来了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一声声荡着暖意的责怪。电影里,演着一个民族的故事,电影外,坐着一个民族的忠魂。我们和电影里的故事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振臂高呼。
  我爱上书了,爱上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那时候,我偷偷地大胆的想:将来,我写的故事也要拍成电影,将来,我也要写一本本的书。梦种在了心里,心里就有了书的魅影,一天又一天,伴着我成长。
  记得曾经和奶奶去逛县城,唯一的一个愿望,就是到新华书店去买一本书。挤过摩肩接踵的人群,在掀翻房顶的声浪里买了一本《我们曾经是少先队员》的书,读的激情澎湃。原来,少先队员就是这样的,他们就是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他们就是和我一样的懵懂少年。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朱熹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伊萨克•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张维屏说: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我说:书是我的梦,我的爱人,不论是我买的书,我看过的书,还是我要写下的文字,我与书,依然结下一辈子的不解之缘。但是,有人想用文字牟利,用文字致富,所以,他们把文字变成了一粒粒药丸,让读了书的人生病,给读书的人的体内注入了一颗毒瘤,残害着善良的思想,制造者犯罪的动机,给读书的人购买了一幅幅脚镣手铐。当年看过的电影《少年犯》还历历在目,那首悔恨的歌曲还在翻来覆去的在铁窗里唱响。读好书是与高尚的人谈话,读不好的书是埋下了祸根,让自己走向毁灭。所以章学诚说: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所以马克•吐温说: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所以袁牧也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曾经上小学的时候,一本本制作精美的连环画,就是我和小伙伴的精神食粮。我们常常,把一本连环画看的支离破碎还意犹未尽。一次又一次,内向的我哀求着严厉的父亲:爸爸,给我买一本连环画吧。一次又一次,我会对小伙伴说:你的书,让我看看吧。为了看书,我们可以反目成仇,为一本书,我们可以握手言欢。晨读或者夕读,我们会把课外书藏在张开的课本里面,一面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一面如饥似渴的看着。一声“老师来了”的提示,我们会慌不择手,让心爱的书东躲西藏,可是,到头来,发现“老师来了”不过是伙伴们的一个玩笑。然后,连质问和指责也顾不上,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又读了起来。有时,当老师不动声色的立在背后注视良久,还在一位专注看着课外书。等恍然醒悟,已为时已晚。老师会轻轻地把课外书拿走,然后会严厉的笑着:好好读书,这本书老师给你先保管着。我们知道,老师也要看,等看完了一定会还给我们的。只是,我们只是要迟知道结局而已。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时会停电,有时续集还没拍出来,所以,只要耐心的等,结局一定会完美。有时,为了不被爸爸妈妈发现,我们会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为了能及时还书,为了能尽早知道结局,为了能第一个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讲述的乐趣。
  渐渐长大了,那些连环画,童话故事,民间传说,已经满足不了我读书的渴望。于是,就用偷偷攒下的零用钱去买书。一直到参加工作,还是这样,只是受不了没有书看的日子,只是已经离不开徜徉在文字里的感觉。那时候,买的都是《小说月刊》《小说月报》《红字》《这里黎明静悄悄》《茶花女》等等。但是,那时候,父亲早已撒手人寰,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很多。当表哥对母亲说,我经常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训斥已不可避免。母亲也许以为我不务正业,母亲也许以为我不会过日子。但只有我知道,我和书已经有了不解之缘,谁都离不开谁。但我不会怪母亲,更不会怪生活。现在,就算不买书,我也有书读。只要想读,哪里都有我要读的书。
  转眼之间,我有了孩子,孩子会望着我放在纸箱子里的一本本书说:爸爸,怎么那么多书。我抚摸着孩子的头,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就一箱子一箱子的读下去。孩子说:爸爸,那你怎么不把书放在书架上,电视上的书都在书架上了,就像山那么高。我依然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像山那么高的书架。不,是两个。
  望着我的那些书,想着我读过的那些书,还有被我已经丢弃的书。那一个个纸箱子,是我给你们的家,我只能给你们的,简单而粗糙的家。我想,你们不会见怪的,一定不会。我也感谢那难忘的曾经,和伙伴们互换互借的读书的岁月,为书成敌为书言欢的岁月。我想,书不会见怪的,一定不会见怪。而我们遗失的书,丢在风里的书,被捡垃圾捡走的书,在碾碎机里煎熬着的书,一定在埋怨我们。可我们不会见怪,我们要怪的,是我们自己曾经的不珍惜。早年的焚书坑儒,当代的文化大革命,无意有意之间,我们让书增添着多少怨恨和不平。哪里,又是你的坟茔,坟茔上那茂盛的草茎,是否沾染着你饱经风霜的泪滴?
  其实,每个爱书的人,一定都会在心里,为书垒砌着坚固的坟茔,一生生生不息。你记得,我记得,书记得,岁月记得,祖国记得。
  现在,二十几年的青春已经不在,现在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还在继续,现在,关于书的故事还在演绎,现在,关于明天的传说,岁月还在运筹帷幄……
  因书而祭,因爱而祭,岁月如梭,书里人生。
  聊作此文,以祭书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9 12:20 , Processed in 0.0343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