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7|回复: 0

[生命学院] 鱼类学(Ichthy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鱼类学(Ichthyology)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鱼类分类和鱼类生态三部分,是生物科学水生生物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是学习鱼类生理、生态等其它专业课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鱼类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分类和生态三部分。通过对鱼类形态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鱼类解剖的一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结构,掌握形态结构与机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分类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代表性鱼类分类的性状和分类相关的专业术语,掌握目前世界普遍接受的分类系统,掌握常见鱼类、有典型分类特征鱼类的生物学习性、分类地位和分类特征;通过对鱼类生态部分的学习,掌握鱼类生态学一般的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种群、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鱼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学的概念,鱼类学的范畴,鱼类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向,国内、国外鱼类学的发展史,鱼类与其它水生生物的区别,鱼类的系统演化。
学习要求:理解鱼类学的概念,了解鱼类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掌握鱼类的定义,掌握鱼类演化的历程。
自学:国内、国外鱼类学的发展史。
作业: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区别?
讨论:本专业为什么要学习鱼类学?
课堂案例讨论:海星、海葵、黄鳝、鳗鲡、美人鱼、甲鱼、鳄鱼、海马等哪些是鱼,哪些不是,为什么?
第一篇 鱼类形态部分(共17分)
第一章  外部形态(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分区、常见的体型,头部有哪些器官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的分区及一些可量性状的划分方法和划分原理,掌握鱼类常见的体型及各体型的一般生活习性,鱼类头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掌握鳍的结构、鳍式的定义,能从形态结构上区分棘、假棘和软条。
自    学:鱼类的体形和生活性习性之间的关系。
课堂案例讨论:鱼类的体型为什么会哪样多样化,举例说明不同体型鱼类不同的生活环境?
作业:鳍式、脂鳍的定义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1.5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皮肤的结构和特点,鱼类腺体的分类及腺体的作用,鳞片的种类和各类型鳞片的结构特点。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皮肤的结构和特点,了解鱼类腺体的类型和作用,掌握鳞片的类型和发生,掌握鳞式的定义。
自   学:鱼类腺体的分类及腺体的作用,鱼类的色素细胞和体色及发光器,鱼苗的粘附器。
作   业:鱼类皮肤的结构特点,鳞式的定义?
课后思考题:
1. 鱼类体色为什么会如此丰富多彩?为什么酒精和甲醛固定的样本都失去了原有的颜色?
    2. 鱼类的皮肤与爬行动物皮肤的异同点?爬行动物为什么不能长期离开水生活。
3. 鱼类体色会随环境而变化吗?为什么?
第三章  骨骼系统(1.5学时)
主要内容:骨骼的发生,骨骼的分区,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的类别和结构组成;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头骨的结构区别,躯椎和尾椎的结构上异同;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附肢骨骼在结构上的异同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骨骼的结构框架,掌握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的组成部分,掌握躯椎和尾椎的结构特点。掌握鳍脚、肩带、腰带的定义。
作业:写出鱼类骨骼结构的大致框架图。
讨论:鱼类的头部为什么不像其它脊椎动物那样能转动?
      
第四章 肌肉系统(1.0学时)
主要内容:肌肉的类别和各自的特点,肌肉的命名;鱼类横纹肌的结构框架,类别和功能。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肌肉命名的依据,掌握鱼类肌肉的类别和组成框架,掌握主要类型肌肉的功能。
自学:发电器官的类型、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讨论:1. 鱼类肌肉的形态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2. 人类如何利用鱼类的发电器官,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五章  消化系统(2.0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消化管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种类组成和各自分泌的消化液。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消化管和消化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掌握不同食性鱼类消化管结构上的异同,掌握鱼类消化系统与食性之间的关系;学会从鱼类形态结构上判别鱼类的食性。
自学:体腔的形成和系膜的命名和作用。
作业:1.鱼类消化管的结构特点,以肉食性、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为例,说明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与食性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鱼类在进食前后,消化道内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第六章 呼吸系统(1.5学时)
主要内容:鳃的发生,鳃的结构,外鳃和伪鳃的起源和作用,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结构和功能,鳔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外鳃和伪鳃的定义;掌握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和辅助呼吸的方式;掌握鳔的结构与功能。
自学: 呼吸运动的过程,鱼类特殊的呼吸方式。
作业:“鳃上器官”的定义和作用;鳃的结构;举例说明鱼类有哪些辅助呼吸器官?
思考题:1.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
讨论: 2. 鱼类有语言吗?鱼类通过什么进行交流?
第七章 循环系统(1.5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血液的组成和特点,软骨和硬骨鱼类心脏的结构,鱼类血液循环中动脉和静脉系统的结构、分布,循环系统的路径和特点。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血液循环的路径,掌握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心脏结构的异同,掌握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掌握淋巴循环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
自学:肾门静脉系统和皮肤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和仔鱼的以及气呼吸器官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特点。
作业:门静脉的定义,循环系统的特点,循环系统的大致路径。
思考题:1.鱼类哪些生理、生态习性与其循环系统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2.鱼类都是变温动物吗?生活在北极的鱼为什么没被冻死
第八章 尿殖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泌尿器官的前肾和中肾的形态结构;膀胱的形态类型;渗透压调节的机理和过程;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和类型;软骨鱼类生殖导管的分化;鱼类的生殖方式;性逆转和性征。
学习要求:掌握前肾和中肾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掌握海水软骨鱼类、海水硬骨鱼类、淡水硬骨鱼类、洄游性鱼类渗透压调节的过程和机理。掌握鱼类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的构造,掌握鱼类不同的生殖行为和生殖方式。
自学内容: 鱼类生殖的社会行为。
作  业:1. 鱼类的泌尿机理和不同鱼类渗透压调节的方式
        2. 卵生、卵胎生、胎生三种生殖方式的特点?
        3. 头肾的定义和功能?
思考题:1. 海水(淡水)鱼类是否能生活在淡水(海水)里,为什么?
        2. 三种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于鱼类种群的延续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九章 神经系统(1.5学时)
主要内容:神经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外周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鱼类脑神经的起源、分布和功能。
学习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掌握十对脑神经的起源和功能,掌握脊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内容:神经系统的发生;鱼类植物性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作业:鱼类脑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脑神经的起源、分布和功能。
思考题:1.高等动物四肢瘫痪是机体哪部分病变造成的?
2.在动物学蟾蜍活体解剖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先用力敲击头部或破环脊髓?
        3.脊椎动物脑的进化。
第十章 感觉器官(1.5学时)
主要内容:皮肤感觉器官的基本类型,基本结构和功能;鱼类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味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学习要求:皮肤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感觉原理,掌握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1.鱼类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2.皮肤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题:1.鱼类有耳朵吗?鱼类是如何感受方位,感受敌害、同伴到来等信息的?
2.鲨鱼类进行远距离的活动有方向性吗?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1.0学时)
主要内容: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胸腺、胰岛、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要求:掌握脑垂体、甲状腺、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肾上腺、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内分泌器官和消化腺的区别?鱼类特有的内分泌器官是什么?
第二篇 鱼类分类部分(共15分)
第一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学时)
主要内容:分类的解元和范畴;双名法和三名法;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鱼类分类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鱼类的分类系统。
学习要求:了解学习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学习方法;掌握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掌握分类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目前普遍使用的鱼类学分类系统,了解不同的分类系统。
自学内容:鱼类分类的研究进展和新的研究方法。
作业:种、亚种和种群的定义;三名法和双名法的定义;正模标本、副模标本、统模标本、选模标本的定义;什么是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可比性状,各有哪些?
思考题:正模标本在分类学中的意义?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在鱼类进化树上,是平行进化的还是非平行进化的?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多个分类系统?
     
第二章 无颌上纲(0.5学时)
主要内容:无颌上纲的特征与分类;盲鳗纲、盲鳗目的特征和代表种的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头甲纲、七鳃鳗目及代表种的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学习要求:掌握无颌上纲的特征与分类,掌握盲鳗纲和头甲纲特征,掌握代表种的特征与生物学,并能进行相关鱼类的鉴定。
自学内容:文昌鱼的分类地位与分类特征,并与无颌上纲的物种进行比较分析。
作业:1.无颌上纲的特征是什么?
      2.“七鳃鳗目”为什么又称为“完腭目”,盲鳗目为什么又称为“穿腭目”?
2.七鳃鳗和盲鳗的分类特征各是什么?
思考题:“无颌上纲”的物种和“文昌鱼”是鱼类吗?为什么?
第三章 有颌上纲、软骨鱼纲(2学时)
主要内容:软骨鱼纲的特征与分类,软骨鱼纲鱼类的种类组成;“鲨形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虎鲨目、须鲨目、真鲨目、鲭鲨目等目及各自代表性科的特征与代表种的特征与生物学;“鳐形总目”的特征和分类,鳐形目、鲼形目、电鳐目等目及各自代表性科的特征与代表种的特征与生物学。
学习要求:掌握软骨鱼纲的分类特征与分类地位,掌握“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代表性的目和科及物种的特征与生物学。
自学内容:1.软骨鱼类的分布、目前的资源状况?
2.软骨鱼类的行为学?
思考题:1. 有些软骨鱼类的活动范围为什么这么广?它们有定向能力吗?
        2. 鲨鱼可怕吗?
作业:以“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中各挑4个目,共8目,以连续检索表的形式编写一检索表。
第四章 有颌上纲、硬骨鱼纲
第一节 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 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下纲、硬骨硬鳞下纲(1学时)
主要内容: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下纲、硬骨硬鳞下纲的分化时间,分布,和代表性物种。
学习要求:掌握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下纲、硬骨硬鳞下纲鱼类的地质年代,现有代表物种的分布、特征和生物学。
自学内容:1.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下纲、硬骨硬鳞下纲鱼类在脊椎进化上的地位和意义;
2.《中国动物志》(鱼纲)相关章节的内容;
思考题:1. 陆生脊椎动物是由哪类鱼类进化而来的?
        2. 如此众多的鱼类是如何演化的?
第五章 有颌上纲、硬骨鱼纲
第二节  真骨鱼下纲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2学时)
主要内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海鲢目、鳗鲡目和鲱形目的分类特征,以及代表性、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
学习要求:掌握海鲢总目、鲱形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掌握海鲢目、鳗鲡目和鲱形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以及代表种、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掌握鲱科和鯷科鱼类的区别特征;
自学内容:1.日本鳗鲡的生活史,养殖概况;
2.刀鲚的自然类群、资源情况、分布和研究进展。
思考题:调查日本鳗鲡产卵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第六章 有颌上纲、硬骨鱼纲
第三节  真骨鱼下纲骨骨鳔总目、原棘鳍总目、巨口鱼总目、灯笼鱼总目、副棘鳍总目(4学时)
主要内容:骨鳔总目、原棘鳍总目、巨口鱼总目、灯笼鱼总目、副棘鳍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鲤形目、鲶形目、鲑形目、鳕形目、鮟鱇目的分类特征,以及代表性、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
学习要求:掌握骨鳔总目、原棘鳍总目、巨口鱼总目、灯笼鱼总目、副棘鳍总目分类特征和分类,掌握鲤形目、鲶形目、鲑形目、鳕形目、鮟鱇目的分类特征,掌握这些目代表种、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
自学内容:本节各目重要经济鱼类的分布、养殖情况;《中国动物志》(鱼纲)相关章节的内容;
作业:1.对相关物种进行检索表的编写;
思考题:鲤形目鱼类为什么分布这么广,分类这么困难?
第四章 有颌上纲、硬骨鱼纲
第三节  真骨鱼下纲棘鳍总目(4.5学时)
主要内容:棘鳍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鳉形目、银汉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海龙目、豹鲂鮄目、合鳃目、鲉形目、鲈形目、蝶形目、鲀形目的分类特征,以及代表性、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
学习要求:掌握骨棘鳍总目的分类特征和分类,掌握鳉形目、银汉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海龙目、豹鲂鮄目、合鳃目、鲉形目、鲈形目、蝶形目、鲀形目的分类特征,掌握这些目代表种、经济鱼类、常见鱼类的分布和生物学;
自学内容:《中国动物志》(鱼纲)相关章节的内容;
作  业:1.对相关物种进行检索表的编写;
      
第三篇 鱼类生态部分(共14分)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生态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鱼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重点;鱼类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前景;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鱼类生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目前鱼类生态学研究趋势。
自学内容: 鱼类生态学的发展史和研究趋势;
第二章 年龄(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寿命,鳞片生长的机理,年轮的鉴别,副轮、幼轮和生殖轮与年轮的区别,年轮形成的周期和时间,以渔获物来鉴定鱼类的年龄。
学习要求:了解一般鱼类的寿命和鳞片生长的机理。掌握以鱼类鳞片鉴定鱼类年龄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副轮、幼轮、生殖轮与年轮的区别,掌握以渔获物来鉴定鱼类年龄的机理和方法。
自学内容:鱼类的寿命,鳞(轮)径的测量,除鳞片外其它鉴定鱼类年龄的材料和鉴定方法;渔获物年龄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作业:年轮、副轮、幼轮和生殖轮是如何进行鉴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思考题:为什么可以用鳞片(骨鳞)来鉴定鱼类的年龄?盾鳞可以用来鉴定鱼类的年龄吗?
讨论:鱼类为什么大多不能活到它的生理年龄?
第三章 生长(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生长的特点,影响鱼类生长的外源和内缘因子,鱼类生长的一般测定方法,体长 与鳞(轮)        径、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生长方程,补偿生长的定义、类型、理论、诱发补偿生长的生态生理因子,补偿生长的生理调节。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生长的特点和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掌握体长与鳞径或轮径、体长与体重之间关系式的推导,掌握补偿生长的定义和机理。
自学内容:仔细学习影响鱼类生长的外源和内缘因子,鱼类的生长率,鱼类生长的比速、常数和指标;    Von Bertalanffy方程及其推导。
作业:外源和内源因子对鱼类生长的作用方式和相互关系;简述食物、温度、溶氧对鱼类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
思考题:如何利用鱼类生长的特点在渔业生产中加以应用?
第四章 摄食(2学时)
主要内容:摄食的形态学适应,索饵理论,食物能量分配,食物的组成,摄食量,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形态学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掌握饵料选择性指标的公式和计算,掌握影响鱼类    饵料选择性的因子,掌握最适索饵理论的定义和原理,掌握食物能量分配的公式,掌握鱼类食物组成的分析方法。
自学内容:鱼类摄食量变动规律和原因。
作业:如何证实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食物的选择性由哪些因子决定的?确定鱼类日粮的方法和意义?鱼类摄食量变动规律和原因。
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确定鱼类对某类食物的选择。
第五章 呼吸(1学时)
主要内容:鳃呼吸的机制,鱼类对溶氧的需求,影响耗氧量的因素,溶氧日变化的特点。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鳃呼吸的机制,掌握鱼类辅助呼吸的类型和特点,
自学内容:血液对呼吸气体的运输,水体中H2S、NH3等有毒气体的产生,CO2溶量的变化特点。
作业:写一份“鱼怎样呼吸”为题写一份科普文章。
思考题:1.为什么鱼类在夏秋季节的清晨特别容易浮头?
       2.提高水域中溶氧的水平为什么对于维护环境和鱼类的生活是必要的?
第六章 繁殖(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繁殖策略和技术,性腺发育的过程,性腺发育的调控,影响性腺发育的生物和环境的因素,产卵群体和产卵群体的类型,繁殖的时间,繁殖方式和繁殖行为,繁殖场所,繁殖力及其变动。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的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定义,掌握鱼类性腺发育的过程以及影响性腺发育的因子,掌握性腺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原理和过程,
自学内容:鱼类性外激素的研究进展。
作业:影响性腺发育的外源和内源因子有哪些?
   
第七章 鱼类的生活史和早期发育(2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生活史和发育分期,生殖细胞的形态和生殖方式,影响胚胎和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外源和内源因子。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的生活史、不同发育分期划分的标志和各时期的生态特点;掌握鱼类生殖细胞的形态和几种不同的生殖方式;掌握PNR、临界期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Lasker事件形成的原因及意义,掌握影响仔鱼早期发育的生态因子。
自学内容:鉴别PNR期仔鱼的方法,仔鱼早期的生活方式、摄食效率,日龄及生长。
作业:1.鱼类早期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人工育苗过程中如何降低早期的死亡率?
      2.在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过程中如何利用鱼类各生活周期的特点?
思考题:1.如果设计室内人工育苗,应该想到注意哪些因子,为什么?
       2.如何正确调查野外仔鱼的分布和数量?
讨论:人工育苗过程中如何降低早期的死亡率?
      1. 是繁殖周期短的鱼类被破坏的资源容易恢复,还是繁殖周期长的鱼类容易恢复?为什么?  
第八章 行为、分布和洄游(1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行为,淡水和海洋鱼类的分布,鱼类的运动和洄游,鱼类的运动和集群,鱼类的洄游的类型和洄游的原因以及定向的机制,洄游的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鱼类的行为,了解洄游的研究方法,掌握鱼类洄游的类型、定义、目的和意义。
自学内容:鱼类的各种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鱼类对光、声、电的行为反应,海洋鱼类的分布,鱼类洄游的研究方法。
作业:洄游的类型和定义,洄游的原因和定向机制
思考题:1.分析推断鱼类洄游是如何形成的?
        2.试推测鳗鲡产卵洄游的起动和定向机制?
第八章 种群和群落(1学时)
主要内容:种群的基本概念和鉴别,种群丰度的估计,种群死亡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动,种群的生产和管理;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鱼类的生物性相关,食物链及其能流过程,鱼类群集和物种多样性;
学习要求: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鉴别方法;掌握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群落的分类和命名;
自学内容:种群丰度的估计,种群死亡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动,种群的生产和管理;鱼类群集和物种多样性等;
作  业:种群和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题:1.鱼类竞争与捕食相关关系?
        2.影响鱼类群聚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第九章 人-鱼-环境(1学时)
主要内容:生态系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再生的影响,
学习要求:掌握生态系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内容:水域综合调查和治理
讨论题:如何创造出人-鱼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讲解“鱼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授课过程中要有全局的观念,让学生在掌握本课程整体内容和各章节内容结构框架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掌握具体的内容和细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理论结合实际,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结合鱼类及其相关的自然现象,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给出启发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学的效果。同时注意网罗资源的利用,扩充教学的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寻找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以及自学能力。
五、教学方法
    教学按“鱼类形态”、“鱼类分类”、“鱼类生态”三部分分布进行,每部分再按章节层层深入。首先教师讲解,总结授课内容和重点,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查阅资料,然后作出回答或集体讨论。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鱼类学”课程建设网络平台)。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闭卷考试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孟庆闻,苏锦祥,李婉端,1987。鱼类比较解剖。科学出版社。
2.孟庆闻,苏锦祥等,1995。鱼类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孟庆闻等,1995。鱼类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
4.苏锦祥等,1995。鱼类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中国农业出版社。
5.叶富量,1993。鱼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Helfman, G.S., Collette, B.B., Facey, D.E., 1997. The diversity of fishes. Balckwell Science.
7.Moyle, P.B., & J.C. Joseph,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ichthyology. 5rd. ed.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8.Nelson, J.S., 1994. Fishes of the world. 3rd. ed. New York: Wiley.               
9.Wootton R J ed. 1990, Ecology of Teleost Fishes。London: Chapman and Hall,               
期刊杂志:
10.《J FISH BIOL》
11.《REV FISH BIOL FISHER》
12.《AQUAT LIVING RESOUR》
13.《FISHERIES MANAG ECOL》
14.《水产学报》
15.《中国水产科学》等
16.《水生生物学报》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水生生物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学期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和前提。
八、说明:
1.课程重点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
2.有些环节可能会因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4 15:07 , Processed in 0.044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