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1|回复: 0

[海洋学院] 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Fish Stoc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Fish Stoc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资源数量变动的普遍规律和过程,掌握资源评估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渔业资源评估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随着世界范围内许多经济鱼类、珍稀水生动物种群资源的衰退,如何有效的评估、管理鱼类种群资源越来越受到渔业和生态科学家的重视。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是渔业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渔业生物(主要是经济鱼类)种群动态、数量变化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对资源动态变化影响的科学。例如,我国东海常见的带鱼、大黄鱼、鲐鱼、乌贼、梭子蟹、虾类等资源的评估,都需用渔业资源评估的原理和方法。课程主要介绍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渔业种群资源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渔业资源评估的涵义;渔业资源评估的目的;渔业资源评估的发展简史。
学习要求:掌握渔业资源评估的涵义;理解渔业资源评估的目的;了解渔业资源评估的发展简史。
讨论:渔业资源评估在我国渔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主要内容:种群、群体的基本概念;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资源变动基本模型。
学习要求:掌握种群、群体的基本概念;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掌握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
理解捕捞对于鱼类资源数量变动的影响。
课堂讨论:捕捞对渔获物质量(平均年龄)的影响。
第二章  鱼类的生长(4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的生长方程的涵义、形式;体长-体重关系模型;常见的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估算。
学习要求:掌握鱼类的生长方程的涵义;理解常见的生长方程的变量、参数的区别;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估算;了解不同模型结构、误差类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的选择。
上机练习(2学时):体长-体重模型参数估算;Bertalanffy生长参数估算;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选择不同误差分布类型、选择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
第三章  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4学时)
主要内容:捕捞努力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捕捞努力量的标准化方法的目的;标准化方法。
学习要求:掌握捕捞努力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理解捕捞努力量的标准化方法的目的;掌握常见的标准化方法(效能比法、有效努力量法、GLM统计模型法)。
重点和难点:GLM模型法标准化努力量。
上机练习(2学时):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用。
第四章  鱼类的死亡(5学时)
主要内容:鱼类死亡的基本概念;渔获量方程;瞬时死亡率(死亡系数)的概念;死亡系数的估算方法;基本的资源量变动模型。
学习要求:理解鱼类死亡的基本概念;掌握巴拉诺夫渔获量方程的形式和涵义;理解瞬时死亡率(死亡系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死亡系数估算方法(根据渔获年龄组成估算Z,根据渔获量曲线估算Z,自然死亡系数M的估算,捕捞死亡系数F 的估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瞬时死亡率的概念及其与死亡率的区别。
上机练习(3学时):运用渔获量方程、瞬时死亡率和资源量变动模型进行资源量推算。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6学时)
主要内容:动态综合模型的前提条件与生物学涵义;动态综合模型的类型(Beverton-Holt模型、Ricker模型、Thompson-Bell模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
学习要求:理解动态综合模型的前提条件与生物学涵义;了解动态综合模型的组成形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模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平均年龄等);掌握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及其在渔业管理上的意义与应用。
上机练习(3学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计算、绘图分析(案例分析),开捕年龄和捕捞死亡系数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影响及其在渔业管理上的意义。
第六章  剩余产量模型(4学时)
主要内容:剩余产量模型的原理;前提条件与局限性;剩余产量模型的参数估算与应用;平衡产量的涵义。
学习要求:理解剩余产量模型的原理;了解其前提条件与局限性;剩余产量模型的常见类型(Logistic 模型、Schaefer模型、Fox模型参数估算与应用;掌握平衡产量的涵义和最大剩余产量的概念及其在渔业管理上的意义。
课外作业:查阅文献,了解剩余产量模型应用的局限性较大的原因。
第七章  亲体量与补充量关系模型(6学时)
主要内容:亲体量与补充量关系模型(繁殖模型)的类型、生物学涵义;Ricker繁殖模型、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的形式和参数估算。
学习要求:了解亲体量与补充量关系模型(繁殖模型)的类型,理解生物学涵义;掌握Ricker繁殖模型、Beverton-Holt繁殖模型参数估算的方法。
上机练习(3学时):运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估算Ricker繁殖模型、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的参数,并分析生物学和渔业上的意义。
课堂讨论: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剩余产量模型、亲体与补充量模型以外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的进展和应用。
第八章  多鱼种资源评估
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了解多鱼种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
课堂讨论:多鱼种资源评估的历史、发展和应用现状,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管理。
第九章  渔具选择性和改变网目尺寸对渔获量的影响(与第八章合计1学时)
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理解渔具选择性的概念及其对渔获量和资源估算的影响,了解选择系数的概念和改变网目尺寸对渔获质量和数量的影响。
第十章  资源量评估和渔获量预报(4学时)
主要内容:资源量估算、渔获量预报。
学习要求:理解扫海面积法估算资源量的原理;了解根据鱼卵、仔鱼数量估算资源量、根据标志放流估算资源量、根据累计渔获量估算资源量;掌握用累计捕捞努力量估算资源量;掌握资源量预报的常用方法和因素。
课外作业:查阅文献了解运用声学方法评估资源量的方法。
第十一章 实际种群分析(6学时)
主要内容:实际种群分析、世代分析的基本概念;年龄和体长结构的世代分析。
学习要求:理解实际种群分析、世代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年龄和体长结构的世代分析的计算方法;了解逆算资源量的优点(误差减少的原因)。
上机练习(3学时):运用年龄结构的世代分析(TCA)、体长结构的世代分析(LCA)进行资源量推算、死亡参数估算。
第十二章 渔业管理(2学时)
主要内容:渔业管理的概念,捕捞过度的概念;持续产量的概念;渔业管理目标;生物学参考点。
学习要求:理解生物学参考点、渔业管理、最大持续产量、最大经济产量、最适产量的涵义;了解制定渔业管理措施的原则、途径和主要管理措施。
课外作业:查阅文献了解其它的生物学参考点。
第十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与标志放流(2学时)
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了解增殖放流的概念,增殖放流的手段和常用的标志技术,了解标志放流在渔业生物学研究和资源评估中的作用。
课外作业:查阅文献了解一种最新的标志放流技术。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对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重要模型的推导,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渔业案例展示、讨论,启发学生对渔业资源学研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采用中英文讲解。
    课堂练习(上机)的课时不少于16学时,在各章节理论课讲授完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课堂上增加讨论,锻炼学生课外阅读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习题作业为主。理论课中,教师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作业,将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练习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对渔业统计资料进行分析,锻炼应用统计软件和常用资源评估工具进行渔业数据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课外作业适当布置,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机辅助进行完成,习题作业在教学中占较大比重。该课程适合的上课学生规模为30-40人。
(2)课堂讲授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通过传统的板书介绍、推导重要的资源评估模型和方法,同时增加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某一问题或就某一观点发表评述,通过师生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习题作业全部通过上机进行,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
(3)让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撰写报告,并随堂进行口头报告(presentation),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解决实际问题和撰写报告的能力。该部分作为平时作业的一部分,将在课程考核中占较大比例。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 渔业资源评估,詹秉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Fisheries biolog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Michael King .Blackwell Science
阅读书目:
1.渔业生物数学-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叶昌臣、黄斌,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水产资源学,费鸿年、张诗全,科学出版社 1990
3.Modelling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Fisheries        Malcolm Haddon Chapman&Hall/Crc. 2001
4.Quantitative Fish Dynamics. Terrance Quinn, Richard Deris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FAO-ICLARM stock assessment tools- Reference manual. F.C. Gayanilo, Jr. , D. Pauly.
FAO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series, fisheries 8, 1997
6.Quantitative Fisheries Stock Assessment: Choice, Dynamics & Uncertainty Ray Hilborn, Carl J. Walter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7. Fisheries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fisheries, available on Web of our Library.
课程网址:
http://jpkc.shfu.edu.cn/yyzypggl/index.asp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渔业资源生物学、鱼类学、海洋渔业技术学课程的后续课,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探讨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规律和分析方法,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5 05:02 , Processed in 0.0385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