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3|回复: 0

[生命学院]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生命本质,并初步培养学生如何应用核心实验技术操纵和调控各种生命活动过程。本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重大成果与研究方法,正确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发展极为迅速并渗透生命学科各个领域。本课程主要系统介绍分子生物学发展历程、研究技术与应用;重点讲授基因与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功能;DNA复制、转录、翻译等生命过程与机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术及其应用,并开设DNA提取、PCR基因克隆技术等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科研奠定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学习要求: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                        (2学时)
主要内容:基因的概念与结构;基因组的概念与结构;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学习要求:了解基因的概念与结构、基因组的概念与结构;理解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第三章          DNA复制                            (2学时)
主要内容:DNA复制的特点、主要方式以及相关酶类和蛋白质;原核生物的DNA复制;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DNA的损伤修复。
学习要求:了解DNA复制的特点、主要方式以及相关酶类和蛋白质;掌握原核生物的DNA复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DNA的损伤修复。
第四章          RNA转录和转录后加工               (3学时)
主要内容:RNA转录的概述及相关酶类;原核生物的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的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RNA的反转录。
学习要求:了解RNA转录的概述及相关酶类;掌握原核生物的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的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RNA的反转录。
  
第五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3学时)
主要内容:蛋白质生物合成概述;遗传密码及其特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与翻译过程;蛋白质合成的调节、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学习要求: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掌握遗传密码及其特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与翻译过程、蛋白质合成的调节、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第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2学时)
主要内容: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特点;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学习要求:了解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特点;掌握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第七章          分子标记技术                         (2学时)
主要内容:分子标记的概述;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分子标记的概念;掌握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应用。
第八章          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                (2学时)
主要内容: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相关概念及意义;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过程;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相关概念及意义;掌握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过程、DNA重组与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
第九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2学时)
主要内容:PCR反应体系、反应过程、条件优化和产物分析;常用的PCR技术和应用。
学习要求:理解PCR反应体系、反应过程、条件优化和产物分析;掌握常用的PCR技术和应用。
第十章          DNA测序技术                      (2学时)
主要内容: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简史及意义;DNA测序的过程原理和常用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简史及意义;掌握DNA测序的过程原理和常用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前沿性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及在生命科学各领域中的应用。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仪器设备:离心机、PCR仪、移液枪、电泳仪、蛋白质电泳仪。
实验指导书名称:《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自编)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常用技术与应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原理演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个章节。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有电子教材、教案、作业、讨论、答疑等方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高级分子生物学要义》,R. M. 特怀曼,科学出版社,2001年。(陈淳、徐心等译)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主著,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魏群主编,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本课程前应先选修《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这2门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4 17:18 , Processed in 0.0408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