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1|回复: 0

[生命学院] 海洋生态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arine Ec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4: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海洋生态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arine Ecolog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海洋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期学生全面理解环境和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理论思考分析自然界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理论指导水产养殖、渔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濒危物种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等课题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为中心,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生态类群、种群、种间关系、群落以及海洋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能量流动和生物地化循环等方面,系统阐述海洋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从而为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打下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1.掌握海洋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分支学科,了解生态学发展简史,并对现代生态学的新进展,新成就有基本了解。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概念。
2.掌握个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生态因子组成),理解主要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
3.学习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种群的数量、质量、动态和调节机制,掌握种群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种群间的关系,了解种群生态的应用。
4.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及周期性变化。了解相关的假说、观点、模型、复杂的计算。了解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5.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食物链、营养级、生态效率、生态平衡和反馈调节机制,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了解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分解。
6.了解海洋特殊生态系统:沿岸潮间带、沙滩、河口、盐沼、红树林、珊瑚礁、近岸上升流区、深海区、海底热泉
7.能初步利用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态学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提 出假说并加以验证。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海洋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第二章 生态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形成和主要类型
第三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类群(2学时)
第一节        海洋环境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第四章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生态因子(2学时)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主要生态因子(光照、温度、盐度、表层流、溶解气体)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2学时)
第一节        种群概念和种群统计学基本参数
第二节        种群数量变动与生态对策
第三节        种群的衰退与灭绝
第六章 海洋生物种群的种间关系(2学时)
第一节        食物关系
第二节        竞争和生态位理论
第三节        共生关系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4学时)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第二节        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        影响群落结构形成的因素
第四节        群落的生态演替
第八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4学时)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概念和测定方法]
第二节        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第三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第四节        海洋新生产力
第九章 海洋次级生产力(4学时)
第一节        食物链、营养级和生态效率
第二节        食物网和能流分析
第三节        次级生产力的估算
第四节        微型生物食物环
第十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4学时)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
第二节        海洋谁曾有几颗粒物的沉降与分解
第三节        沉积环境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盐再生
第四节        碳循环和海洋生物泵
第五节        营养物质循环
第十一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学时)
第一节        沿岸潮间带
第二节        沙滩
第三节        河口、盐沼
第四节        红树林
第五节        珊瑚礁
第六节        近岸上升流区
第七节        深海区
第八节        海底热泉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海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闭卷考试占70%。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前导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生态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24 17:11 , Processed in 0.0360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