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回复: 0

道潜《江上秋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赏析:


宋人写景,往往不满足于总体印象的概括或静态的勾勒,而是着意表现时间推移过程中自然景物的变化。这首七绝就是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江上秋夜静谧的氛围,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一句一转,最终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傍晚还没见晴,“暗”字气象浑厚,用字精当,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体,一句诗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如果说这句是从大处落墨,第二句则是从细处着意。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子,飒飒有声,自是风吹所致,因此时倘若还是“梧桐更兼细雨”,便应是“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叶的动静来辨别风声,可见此时风还不大,始发于树间,因此这细微的声息暗示了风一起雨将停的变化,又是秋声始动的征兆。第三句写半夜里风声才停时的情景,“吹”与“断”说明风曾刮得很紧,从楼头判别风声,就不同于从桐叶上辨别风声了,必定要有相当的风力和呼呼的声响才能听出是“吹”还是“断”。所以这一句中的“断”字放在句断之处,与上一句“井梧翻叶”相呼应,虽只是写风的一起一止,却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这正是欧阳修所写“初淅沥而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秋声赋》)的秋声。这两句全从江楼上人的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风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气氛。这个“断”字还承上启下,带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写:风停之后,乌云渐渐散开,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层的浅淡之处透出了光明。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


这首诗纯以写景的真切细致取胜,如果作者没有对秋意的敏锐感受,很难捕捉到每个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没有精巧的构思和炼字,也很难在绝句中层次分明地展现景色随天色转换的过程,并形成浑成的意境。


(葛晓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00:01 , Processed in 0.0393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