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回复: 0

保暹《秋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赏析:


北宋初年,诗坛上曾有九位高僧名重一时,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国朝浮屠,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时值西昆体盛行,“时人争效之”。九僧虽深居禅林古寺,却恶此时弊。于是他们结为诗友,常唱和赠答。保暹是金华名僧,九僧之一。《秋径》是他的名作。


初秋时节,杉竹林叶茂枝密,甚是安谧。一条小道,从中蜿蜒穿行。修篁原本就是佛门爱物,孟秋的树荫更是为人们所喜爱。这里幽静雅致,确实是僧人信步闲行的好去处。此时正是“空山新雨后”,金风送爽,清凉宜人。诗人自然心旷神怡,游兴更浓了。密林深处更是宁静至极。忽然,诗人听到轻微的步履声,它划破了寂静,显得分外清晰。原来是寺僧归来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作者正是采用以动写静、以声绘寂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归僧的脚步声逐渐远去,四周又安静了下来。在这样静谧的天地里,诗人的目光由大及小、由粗及细,开始注意起大自然中可爱的小生命了。他看到,这条小路上石板的断缝间,时浓时淡地点缀了暗绿的青苔,幽穴裂罅之间,虫迹纵横交叉。这条密林中的小路令人流连忘返,以致诗人不禁产生了遐想,在那下面层层岩峦的深处,必有深幽之地,足可隐居。


古来描绘秋景的诗不胜枚举,即便是写山径秋行的,也不乏其作。杜牧的《山行》色彩斑斓,充满了对秋光的爱恋,属这类诗作中的珍品。保暹的《秋径》清新淡雅,表现出僧人淡泊的情怀,也是这类诗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九僧皆师承贾岛、姚合,崇尚苦吟,诗作“清苦工密”(方回《瀛奎律髓》)。此诗语言平易自然,“凉生初过雨”“峰顶下层层”,看似明白如话,实则凝聚匠心。“虫迹穿幽穴”,可谓描绘工切。方回《瀛奎律髓》云:“人见九僧诗或易之,不知其几锻炼,几敲推乃成一句、一联,不可忽也。”从此诗看,这个评价不算过分。


(朱永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23:28 , Processed in 0.0402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