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回复: 0

张俞《蚕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赏析:


这首小诗,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言简意赅的政治讽喻诗。诗人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了一个严肃、深刻的主题。


诗中主人公乃诗题所标的“蚕妇”。她是一个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不曾见过世面的劳动妇女。前两句,写她入城与归来。昨日,她到城里去了一次。为何去?是进城出售自己缫的丝,还是丈夫病了,只得由她自己进城?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诗人对此并没有进行过多描述。总之,她进城了。初次进城,也许她是带着一种新鲜感,满心欢喜而去的。不过,回来时,她却珠泪涟涟,泪水竟然打湿了一方手巾。原来是因为她看到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她在城里看到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富人,竟没有一个人是辛辛苦苦的养蚕人!她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不禁落泪。这原是当时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似乎不值得伤感。然而,蚕妇却从这个大家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发现了如此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获者不劳!这正是自己贫困的根源啊,难怪她要悲伤,要“泪满巾”了。


全诗通过蚕妇入城的所见所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表现如此严肃的主题,诗人于诗中却不着一字议论,完全诉诸形象:蚕妇神态、蚕妇所见、蚕妇所感,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既有说服力,又富感染力。全诗寥寥二十字,前十字,通过情绪对比,引出悬念;后十字,通过强烈对照,发人深思。语言精练,诗笔曲折,甚有特色。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一首《蚕妇》诗:“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杜荀鹤诗与张俞诗取材于同一角度,堪为“姊妹篇”。


(周慧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23:28 , Processed in 0.0413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