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回复: 0

幽谷晚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0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径入蒙密,已闻流水声。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旁生嘉树林,上有好鸟鸣。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露蝉已嘒嘒,风溜特泠泠。渴心不待饮,醉耳倾还醒。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环流席高荫,置酒当峥嵘。是时新雨余,日落山更明。山色已可爱,泉声难久听。安得白玉琴,写以朱丝绳。

注释:
1 幽谷:在滁州城西约一里许的大丰山北麓,为欧阳修所发现。其地之幽谷泉今尚存,又名紫薇泉。
2 径:路。蒙密:草木繁茂的样子。这里即指草木丛。
3 翠筱:绿色小竹。
4 泓:这里指潭。
5 嘒(huì)嘒:蝉鸣声。语本《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蜩,蝉的别名。
6 溜:急流。泠(líng)泠:清凉。
7 “安得”二句:意谓应该携带白玉琴到这里来,将幽谷泉声谱为琴曲。朱丝绳,指琴弦。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庆历六年(1046)初游滁州幽谷时所作。滁州幽谷和幽谷泉,是欧阳修发现的。他的散文《丰乐亭记》这样记述发现经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嗡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本篇即是用诗的语言和诗的表现方法,具体而生动地描绘这一发现幽谷、游览幽谷的经过。但它又不是纯客观地写景和记游,而是像上一篇《题醉翁亭》诗那样,通过对山间幽泉的描写,寄寓自己的旷逸怀抱和幽情雅趣。全诗格调清丽,意境清幽,有如作者精心描写的那条幽谷泉一样美。为了突出景物的清幽和诗人怀抱的清逸,所有的形容字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草木用“蒙密”,竹子称“翠筱”,山曰“青山”,谷叫“幽谷”,树木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凉”气,水面的风给人的感觉是“泠泠”……如此等等,可以说是调动诸多艺术手段,创造了一个能够令人移情的审美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2 14:28 , Processed in 0.0488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