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2|回复: 0

诗经•卫风•伯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9: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1 伯: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2 朅(qiè):威武健壮的样子。
3 桀:才能出众的人。
4 殳(shū):古代兵器,竹制的竿,长一丈二尺。
5 前驱:先锋。
6 飞蓬:形容头发如乱草。
7 膏:润发油。
8 沐:洗。
9 适:悦,喜欢。
10 杲杲(gǎo):明亮的样子。
11 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愿,每,常常。
12 甘心:情愿。
13 首疾:头痛。
14 谖(xuān)草:又名“萱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又叫忘忧草。
15 痗(mèi):病。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深切思念远行出征丈夫的诗。首先她赞美丈夫才智出众,是国家的人才,从夸赞中透露出对丈夫的爱。又写自己从丈夫出征后无心梳妆打扮,“首如飞蓬”,因为欣赏自己的人不在身边。因思念之情太深,以至想得头疼。又因思念之苦难以忍受,希望能找到忘忧草来医治相思之苦。整首诗用层层递进的手法,写她随着丈夫的越走越远,分离的时间越来越长,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深。此诗可以说是思妇诗的发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魏徐幹的“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室思》),“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荣”(《情诗》),唐代辛弘智的“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自君之出矣》),宋代李清照的“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都可以看到《伯兮》的影子。《毛诗序》说:“《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毛序》只言君子行役之事,而未提及女子思夫,比较片面。对于《郑笺》所说,朱熹反驳说:“郑在卫西,不得为此行也。”认为此说未足信。
(王秀梅 译注)
(南开大学文学院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1 15:43 , Processed in 0.045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