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回复: 0

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4: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定位为重大设施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


有了“东风”,松山湖科学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正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等目标坚毅前行。


大科学装置多了起来


随着基础研究领域的拓展,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都呼唤更加先进的研究手段。大科学装置的聚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一位“大咖”。


“当时我们选址,就跟地方党委政府说明,我们这个项目不会直接带来GDP,但我们有信心将这里打造成为全新的科研创新中心。”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


陈和生的信心一步步变成了现实。2019年,散裂中子源超额完成了开放运行任务,全年提供用户机时4576小时。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服务全球用户,已完成超过200项原创性课题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并不孤单,多个大科学装置正在这里加快推进。2019年9月,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正式动工,预计2021年完工,将为今后南方先进光源落户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带动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在科学城集聚。此外,第三个新型的光源大科学装置正在谋划推进中。


创新资源聚了起来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与松山湖科学城结缘很深。闲暇时间,他会到松山湖畔散散心。


“东莞产业环境好,而松山湖生态环境好,对人才有吸引力,能予以科研工作新启发。在这里可以尝试科研与产业化模式的创新,因此我们决定留下来。”汪卫华说。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级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已经拥有理事长王恩哥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等10位院士,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流的智力支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30篇,其中在《自然》上刊发7篇,实验室已孵化了19家产业化公司。汪卫华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记者了解到,东莞已经成立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科学城。与此同时,松山湖科学城正推进建设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材料科学用户实验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与前沿技术攻关链式协同,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支撑,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


目标和方向立了起来


如今,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9月底,东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等5个方向,高起点、全方面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围绕这5大建设方向,我们正抓紧制定松山湖科学城的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并进一步强化资金土地要素支撑。”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说,同时,加强与国内科学中心的沟通联动,从深莞融合、区域统筹、科研管理、投融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顺利推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3 21:35 , Processed in 0.0351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