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回复: 0

高大上的网红蔬菜真的无可取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言:


营养、健康、新鲜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特别是进入高温天气之后,大家的胃口也变得略显“疲软”,反倒是各款绿色蔬菜成为美食达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的主角。在这些点击量超高的菜单中,有几款看起来不太眼熟的“洋”蔬菜出镜率尤其高,其中的代表就是羽衣甘蓝、抱子甘蓝、洋蓟、芦笋。这些洋气食谱中的主角,在普通菜市场上见得不多,一般都只有进口超市才看得到,且价格贵得离谱,但这并不耽误其高人气。


真相解读:


这些网红蔬菜的营养成分是否真的异常出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蔬菜贵族的神秘面纱吧!


1.羽衣甘蓝的身世与营养价值


减脂利器羽衣甘蓝,摆盘神器抱子甘蓝,地中海之星洋蓟和牛排搭档芦笋,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身世吧!


羽衣甘蓝在德国是一种大众蔬菜,又叫“绿菜”,食用时通常腌制成酸菜。




它原产于地中海至小亚细亚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年的古希腊就已经广泛栽种,如今在英国、荷兰、德国、美国种植较多,且品种各异,有观赏用羽衣甘蓝,也有食用羽衣甘蓝。


抱子甘蓝又称球芽甘蓝,也有人称小洋白菜、小圆白菜、小卷心菜、芽甘蓝、子持甘蓝、小椰菜,是一种味道有点苦的蔬菜。在西餐中,抱子甘蓝常作为配菜出现。




抱子甘蓝最早期的种植记载是在古罗马时代,发源于比利时,后传至德国。直至十九世纪,抱子甘蓝主要是在欧洲西北部栽培。这么看来,抱子甘蓝在欧洲是一种家常菜。


菜蓟又名食托菜蓟、洋蓟、朝鲜蓟、球蓟、菊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是一种在地中海沿岸生长的菊科菜蓟属植物,是蓟属植物尚未成熟的花苞。




菜蓟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一般是在意大利栽培。直至十六世纪,才传至荷兰、英国等地,十九世纪传至北美。尽管平时少见,但它在蔬菜界也不是什么稀世珍宝。


芦笋:相对于前面几种蔬菜,大家对芦笋应该相对熟悉一些。它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非和西亚,是被广泛种植的蔬菜。




实际上,芦笋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其根被称为小百部,能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等。《神农本草经》中也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因此,芦笋在我国也有悠久的栽种和食用历史,华北地区称之为“龙须菜”。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我们觉得特别清新脱俗的网红蔬菜,在其主产区其实也只是民众日常食用的蔬菜而已,那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看下面的表格就一目了然了:




上面的表格中详细介绍了这几种蔬菜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我们拿这四样蔬菜与经常吃的西蓝花作对比,可以发现它们的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差异并不大。羽衣甘蓝和洋蓟的维生素A含量较高。


不过,在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和胡萝卜等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而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因此只要正常饮食,一般不会出现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这么来看,这四样蔬菜其营养价值其实并无特殊贡献。


2.“外来和尚”无需追捧 每周吃够25种


中国居民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蔬菜种类非常丰富,从视觉上来看也是缤纷多彩、五颜六色,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其中深色蔬菜主要包括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等;红橙色蔬菜主要包括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等;紫色蔬菜主要包括紫甘蓝、红苋菜等;浅色蔬菜是指花椰菜、白菜等颜色较浅的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我们每天要吃300~500克的蔬菜(半斤到一斤),其中深色蔬菜要占50%以上。绝大多数蔬菜具有水分含量高、能量低的特点,它们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身体提供少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蔬菜源自国内还是国外,它们的营养价值其实是差异不大的。同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大家,每天至少要吃12种食物,每周至少吃25种不同的食物。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目光聚集在某些特定的蔬菜上,食物多样、均衡膳食才是合理膳食的基本准则。


3.烹饪建议少油盐


大家热衷于选择这些不常见的网红蔬菜,是希望能够在家门口就品尝到来自大洋彼岸的美食。原料虽好,如果加工方式不当,依然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带来一定健康风险。因此,建议大家在烹饪这类蔬菜时,可以通过焯水、煮制等烹饪方式,加上少量的调味料后直接食用。




总结:


羽衣甘蓝、抱子甘蓝、洋蓟、芦笋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夸张,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其作为普通蔬菜,清淡烹饪享用即可。关于健康饮食,还是应当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膳食宝塔的推荐,均衡饮食,健康生活。



辟谣


郭晓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讲师


复核


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6 22:19 , Processed in 0.0371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