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回复: 0

张伯礼:中医药抗疫,以不变应万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曾笑称“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的张伯礼院士吗?迎战新冠,他曾逆向而行。在出征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填词道:“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


这一次,依旧带着对中医药的那份底气和信心,在5月27日举办的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六期上,“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视频连线作了“弘扬抗疫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分享,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现状、中医药治疗经验及对中医药发展促进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仍然在大流行中,还没有迎来曙光。”张伯礼建议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国产疫苗技术成熟安全性强,大家可以放心接种。”


视频演讲中,张伯礼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运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支持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现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出发,总结了中医药防疫抗疫作出的贡献,系统阐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战“疫”功不可没


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文字记载的疫病历史,《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止,共记录了疫病防控500余次。


中医对于疫病的认识,在防治疫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一批有效的药物。


针对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在战“疫”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严格集中隔离,普遍服用中药,有效阻断了疫情扩展和蔓延;二是中药进方舱,治轻症/普通型患者,包括用汤剂、按摩、耳穴压、太极拳等等,控制了转重率,效果显著;三是对于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四是在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中药有效降低了由轻转重的病例,没有重就没有死亡。因此,在方舱里面的治疗是这次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关键。”张伯礼回忆说,“早在去年3月,我们在武汉相继建立了两家康复门诊和医务人员康复平台,并编著了国内第一份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后期我多次去往武汉抓康复,目前看新冠后遗症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国外的报道,绝大多数患者后遗症较轻且多已康复。”


此外,他们开展了临床研究,早在2月中旬,就首次总结发表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的特点和规律,即缩短症状、住院和转阴时间,提高了CT影像和治愈率,降低了病情转重和死亡率,提振了大家的信心。


中医药的可及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他认为中医药的可及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们在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收获了什么?张伯礼认为有三点。


一是基本经验。隔离四类人,漫灌中药汤,方舱治疗控制转重率,重症辅助治疗,也能力挽狂澜,恢复期促康复,能够减少后遗症。二是促进中医发展。促进了中医药理论发展,创新提出湿毒疫理论,湿毒为核心,兼夹发病的临床特点;阐释清楚中医药作用机制,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性风暴;科技助力中药老药新用以及新药研发;创新中医药疫情救治组织模式。三是启迪未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可及性,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传承创新,推动中医疫病学科发展,健全新药审批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张伯礼建议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整建制承包定点医院,按照中医理论诊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22:37 , Processed in 0.0475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