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回复: 0

航天院士:中国卫星在轨数量世界第二,但还需在应用上继续下功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中国卫星在轨数量世界第二,但是在卫星应用能力上还是不足,我们需要在‘用天’上继续下功夫。”


9月17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预热活动——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一致表示。


“我们现在在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怎么才能最好发挥卫星的效能,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戚发轫在谈到当前中国航天存在的问题时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发表看法:“我认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新基建所有的典型特征,把它用好了,能拉动很多产业的发展,改善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进程方面,姜杰建议从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着手。她表示,近年来国内的“航天热”持续升温,这对航天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思考如何用现有的卫星数据等航天资源和航天科技解决安全和民生等方面的痛点,是当务之急。




此外,姜杰表示,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运载火箭系统在元器件、原材料、地面设备上的软件等方面还未完全实现自主,航天是一个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各方应该大力协作、积极探索,早日实现全部国产化。


\"在十四五规划布局谋篇的关头,推动地方产业和航天科技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王巍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侯晓同样认为现阶段卫星应用方面还有很多探讨空间,地方政府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当地技术优势帮助航天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与会院士、专家还围绕我国航天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地方产业与航天技术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贤金对院士、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期待福建省后续与中国航天持续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郑恩红 刘岩


图:中国航天报记者 宿东


监制:索阿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03:48 , Processed in 0.0361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