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二章 为政篇(2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二章 为政篇(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Zi Zhang asked whether the affairs of ten ages after could be known. Confucius said, "The Yin dynasty followed the regulations of the Xia; wherein it took from or added to them may be known. The Zhou dynasty has followed the regulations of Yin; wherein it took from or added to them may be known. Some other may follow the Zhou, but though it should be at the distance of a hundred ages, its affairs may be known."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于夏礼②,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④,可知也。”
                  
【今译】
子张问道:“往后十个朝代(礼法制度)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沿袭夏朝的礼法制度,所减少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法制度的减少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或有继承周朝的,即使传到千秋百代,其礼法制度也是可以知道的。”
【注释】
①十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这是指朝代,十世就是十个朝代。也: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②殷:朝代名。商代盘庚将首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南阳),所以商朝又称殷。夏:朝代名。因:沿袭,继承。
③损益:废除和增补。
④周:周代。
⑤虽:即使。
【评点】
本章是孔子论述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儒学中的“礼”包含有社会典章制度、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规范的含义。因此,礼在古代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是指以礼为集中体现一套社会文明体系。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典章制度演变情况是否可以预知。孔子以文化的发展有其继承性、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观点,用夏、商、周政权变化、历史演变,但礼法制度是相同的,即有承袭和损益,说明在新制度中包含着旧制度的痕迹,在旧制度中孕育着新因素。
    本章中的“因”字最为重要。任何变革,总有所因承接续,绝非无中生有。“文化大革命”认为传统的都是反动的,必须打倒,实在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18:09 , Processed in 0.0383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