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3|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The Master said, "If a man be without the virtues proper to humanity, what has he to do with the rites of propriety? If a man be without the virtues proper to humanity, what has he to do with music?"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①,如礼何②?人而不仁如乐何③?”
                  
【今译】
一个人不讲仁德,怎样对待礼法呢?一个人不讲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注释】
①仁:仁德,仁爱。
②如……何:古代常用句式,一般当中有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怎样对付它。礼:礼仪。
③乐:音乐。
【评点】
    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孔子认为,人如不具备仁的观念和品质,就不能正确对待礼义制度和音乐。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而仁则是最完备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礼是道德的标准,仁是道德的属性,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不会做违背礼的事情。
    仁是道德的属性,而乐具有育德的作用,即乐可以养人之志,冶人之性,陶人之情。孔子对乐的态度,不只是欣赏其美,尤其重视乐所象征之德。因此,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本体、灵魂,也是“乐”的基础、灵魂。他把“礼”和“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礼”、“乐”并称。孔子把当时礼崩乐坏的原由,归咎于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即人们缺乏仁心仁德的教育和涵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07:55 , Processed in 0.0347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