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5|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四章 里仁篇(16)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四章 里仁篇(1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The Master said, "The mind of the superior man is conversant with righteousness; the mind of the mean man is conversant with gain."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
孔子说:“君子所理解的在于义,小人所了解的在于利。”
【注释】
喻:知道,懂得。
【评点】
    “义”指正当的行为原则。孔子、孟子常将义与利对举,重义而轻利,实则义指为公,利指为私;义指精神的追求,利指物质的索取。
    孔子认为:君子、小人的区别,只在“义”、“利”二字。孔子这里的“义利之辩”,实际上是与君子怀德怀刑,小人怀土怀惠的意蕴相通的,都是指明精神生活价值与物质生活价值在君子与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精神追求是在君子心目中地位高,在小人心目中没有地位;而君子对物质利益不那么关注,不殚精竭虑地去追求,过得去就行;小人对物质利益,对个人私利则特别看重。
    孔子对“君子”、“小人”的分野判断,影响深远,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皆为褒扬,“见利忘义”、“不义之徒”皆为贬斥。
     儒家传统的义利观进到现代社会以后,最大不适应处是扬公而抑私,把公私加以割裂,至少不太重视个人利益,在道德上不肯定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这与个性的解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义利之辨,新的观念应该是公私兼顾、义利统一,因为公利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危害公利必然危害多数人的私利,私利膨胀的结果,形成互相危害,则每个人的私利亦最终受损,所以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还是回到孔子的一句话,即“见利思义”,这样的义利观比较平实,容易为现代社会所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20:40 , Processed in 0.0522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