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0|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9)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三章 八佾篇(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The Master said, "I could describe the ceremonies of the Xia dynasty, but Ji cannot sufficiently attest my words. I could describe the ceremonies of the Yin dynasty, but Song cannot sufficiently attest my words. (They cannot do so)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ir records and wise men. If those were sufficient, I could adduce them in support of my words."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①;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②。文献不足故也③。足,则吾能征之矣。”
                  
【今译】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他的后代杞国现行的礼法制度却不足以作证;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现行的礼法制度却不足以作证。这是因为历史文献和熟悉夏礼、殷礼的贤者不够的缘故。如果文献和贤者足够的话,我就可以用来作证了。
【注释】
①杞(qǐ):古国,现在河南省杞县一带。杞国的君主是夏朝禹的后代。征:证明,引以为征。
②宋:古国,现在河南省商丘市南部一带。宋国的君主是商朝汤的后代。
③文:指历史文字资料。献:指贤人。朝廷称德才兼备的贤人为“献臣”。
【评点】
                  
    本章是孔子论述文献的重要性。对夏商两代的历史,孔子认为可以有理有据地讲。但他们的后代杞国和宋国却不能提供真凭实据,也就是缺乏文献作为证件,当然不能口说无凭地讲历史。所以孔子删定五经,作《春秋》,虽能言夏、殷之礼,但他的后代杞、宋两国,既无文献,无法验证,因而只好将行之于周的典制加以删定,付之载籍。可见,文献之重要,也可见孔子删定五经,注意求实、验证,无征不信(没有证据就不是凭信),足见其学风之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05:37 , Processed in 0.0339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