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五章 公冶長篇(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五章 公冶長篇(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Some one said, "Yong is truly virtuous, but he is not ready with his tongue." The Master said, "What is the good of being ready with the tongue? They who encounter men with smartness of speech for the most part procure themselves hatred. I know not whether he be truly virtuous, but why should he show readiness of the tongue?"
【原文】
或曰①:“雍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今译】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而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干什么呢?用快捷的口才来对付他人,常常被人憎恶,不能了解他的仁,要口才干什么呢?”
【注释】
①或:有人。
②雍: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孔子弟子,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佞(níng):富有口才。
③御:对付。口给(jǐ):口嘴利捷。
【评点】
    本章孔子认为冉雍虽然不富有口才却是个仁德之人。春秋末期,盛行口辩,取胜于人,孔子是针砭当时盛行的口辩风尚的。孔子认为没用的、不着边际的话要少说,说多了就成为花言巧语,是令人讨厌的。如果你有仁德,却被自己快捷的口才所遮掩了,让人家不了解你的仁德之心,这样,强嘴利舌对你反而起了坏作用。孔子肯定了冉雍是个仁德之人,这是较高的评价。
    孔子主张“言行一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反对夸夸其谈,花言巧语,这并不意味孔子不注意对弟子的语言训练。弟子们根据孔子平时对弟子的评论,把其中最好的十个人按其特长分为四科,宰我、子贡就属于“语言”科。而在评价一个人时,孔子的着眼点,首先是看你有否仁德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7 23:41 , Processed in 0.0353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