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七章 述而篇(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The Master said, "I do not open up the truth to one who is not eager to get knowledge, nor help out any one who is not anxious to explain himself. When I have presented one corner of a subject to any one, and he cannot from it learn the other three, I do not repeat my lesson."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③,则不复也④。”
【今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有问题想问的时候,不去开启他;不到想问却问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讲了一方面不能联想到其他方面,就不再教导他了。”
【注释】
①愤:有问题要问。启:启发。
②悱(fěi):口欲言而未能。
③反同“返”,此处指返回给以佐证。
④复:再次教育。
【评点】
孔子这里讲的是我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开端。启发,这是学生有了发问求知的要求,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明白。这同武术界说的“点拨”是一个意思。学习有动机,才容易提示引导;学习时能思索,才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可能。由这种方式所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会使学生懂得快,记得牢,老师用力少而收效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经过了思考,便有了求知的要求。这样得来的知,就近似孟子说的“自得”。孔子在教学中重视采用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教学规律,他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现代教育应该遵从的教学原则。
不过,启发式教学也不能到处套用。对于学生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还是要灌输。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求学生提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说,启发式和灌输式,各有各的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