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七章 述而篇(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The Master said, "From the man bringing his bundle of dried flesh for my teaching upwards, I have never refused instruction to any one."
【原文】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①,吾未尝无诲焉②。”
【今译】
孔子说:“从十五岁开始的人,我从来没有不加教诲的。”
【注释】
①束修:亦作“束脩”,其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束发修饰”,指15岁以上的少年和青年人;一说是十条干肉,古时见面的薄礼。
②未尝无:即“不曾无”,表示“从来没有不”的意思。
【评点】
本章是孔子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只要十五岁以上的年纪,孔子都愿意把他接受,视为学生加以教诲,这是孔子向贵族垄断教育发起的挑战。春秋之前,“学在官府”,办教育,受教育都是贵族特权。其教育面向限于统治阶层狭小范围,其教育目的仅为培养统治者的接班人。可是,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也应该接受教育。贫贱与富贵不应成为可否接受教育的限制条件。事实上,孔子的门弟子确实出身很“杂”。其中有的是贵族子弟,也有的是平民子弟,且后者居多。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性情刚毅,有的善思善问,有的则多一些惰性。传说孔子培养了三千多学生,在古代可以说是奇迹了。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历来有人视孔子守旧、保守,然而,他在“有教无类”这点上,却表现了不守周礼,不顾等级制的拘限,表现出大胆改革和精心实践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