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13-5-2 12:28:44

《论语》中英文版 第八章 泰伯篇(13)

《论语》中英文版
第八章 泰伯篇(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The Master said, "With sincere faith he unites the love of learning; holding firm to death, he is perfecting the excellence of his course. Such a one will not enter a tottering state, nor dwell in a disorganized one. When righ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prevail in the kingdom, he will show himself; when they are prostrated, he will keep concealed. When a country is well governed, poverty and a mean condition are things to be ashamed of. When a country is ill governed, riches and honor are things to be ashamed of."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①,守死善道②,危邦不入③,乱邦不居④。天下有道则见⑤,无道则隐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今译】
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好学,誓死守住完美的大道。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居留发生动乱的国家。国家在政治清平的时候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的时候就隐居。国家形势好时因无能而贫困、卑贱,这是耻辱;国家腐败混乱时自己却能升官发财,这也是耻辱。”
【注释】
①笃信:坚信。
②善道:此指仁义之道。
③危邦:危险的国家。
④乱邦:动乱的国家。
⑤见:同“现”,出现,此指参政。
⑥隐:隐居不仕。
【评点】
    孔子这里讲的是君子处世原则:坚定信念,勤奋好学,誓死捍卫完美的仁义之道。君子入与出、居与迁、仕与隐、贫与富、贱与贵,完全取决于国家有道与否,君子或入或出或居或迁或仕或隐或贫或富或贱或贵,都要体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一切因时而异,唯有信念坚定不移。
    孔子认为,如果你是国家官吏,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你拿俸禄是应得的,因为“有道”局面有你一分劳作。然而在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时,你还拿俸禄,就是可耻了。因为“无道”局面也有你的一分责任。孔子的潜台词是:你为无道之君效劳,却没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却心安理得地领取俸禄,于心何忍!如果在“有道”局面下,你还是“贫且贱”,那表明你没有为国家和百姓出力,也就是没尽到应尽的职责,这是应当感到可耻的。孔子把个人荣辱同政治、履行公务联系起来,这是意味深长的,是极富有政治思维创新和启迪意味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中英文版 第八章 泰伯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