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13-5-2 12:18:36

《论语》中英文版 第九章 子罕篇(25)

《论语》中英文版
第九章 子罕篇(25)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The Master said, "Hold faithfulness and sincerity as first principles. Have no friends not equal to yourself. When you have faults, do not fear to abandon them."
【原文】
子曰:“主忠信①,毋②友不如己③者,过④则勿惮改。” 
                  
【今译】
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
①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②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③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④过:过错、过失。
⑤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评点】
    本章中心是讲君子要自重。全章分两半:前章从反面讲不自重之害((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后章讲自重之道,具体条件有三:一、主忠信;二是无友不如已者;三是过则勿惮改。
君子的自我修养,首先要自尊。“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庄重,即自尊,自重。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道德感情。没有这种自尊的道德感情,只是装模作样,是难以取得真正威信的。怎样才能做到庄重?
首先是忠诚信用。对人对事要以忠信为主,诚实无伪,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敬重。其次要慎重交友。“无友不如已者”,照字面讲,不交结不如自己的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办到的。人与人相交,不能只与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如果大家都要找比自己好的人做朋友,那么,又有谁愿意来做自己的朋友呢?不交“不仁之人(恶人)”为友,恐怕符合孔子的原意。朋友之间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最后,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孔子认为,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于真理的追求问题。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没有缺点的人,否则,就不用“学而时习”了。对待缺点、错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过则勿惮改。”
孔子理念中的君子人格是崇高道德理想境界。其德育导向意义是人人争做君子,人人争做道德高尚的人。在两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上,君子人格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形成一种风气,造就了一代代道德典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中英文版 第九章 子罕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