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三章 子路篇(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The Master said, "If there were (any of the princes) who would employ me, in the course of twelve months, I sh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considerable. In three years,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perfected."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①,期月而已可也②,三年有成。”
【今译】
孔子说:“如果有人起用我主持政事,一年就可有所作为,三年就会有成就。”
【注释】
①苟:如果。
②期(jī)月:指一年。
【评点】
此章孔子感叹自己得不到治国者的信用。鲁哀公二年(前493年),孔子行将进入花甲之年,当时他在卫国。卫灵公年迈,荒于政事,不用孔子。孔子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不禁感慨系之,说了这番话。为什么说三年有成呢?因为古代三年一考绩,孔子认为到考绩时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孔子毕生甚至包括他那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真正完全放弃对现实政治的关怀和投入。当然,孔子的政治关怀和投入,并不是以一己的私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治的参与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通过这种现实政治的中介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大目的。本章内容就是孔子受到一连串挫折时,情不自禁的叹喟,从叹喟中还表现出雄心勃勃。
有人认为,孔子这番话有些夸张。一个混乱国家交给你,真能“三年有成”吗?这里要注意“用我”。孔子所说的“用我”,是说“真正用我”,意味着把大权交给自己,对自己信任,让自己放手去干。各国诸侯和大夫都向孔子“问政”,孔子自信在治国上的才能,所以他说“三年有成”是有信心的,也是有把握的。不过,上述孔子说的那番话,却是当时在卫灵公不能用他时说的,只是表示一种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