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四章 宪问篇(37)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The Master said, "Some men of worth retire from the world. Some retire from particular states. Some retire because of disrespectful looks. Some retire because of contradictory language." The Master said, "Those who have done this are seven men."
【原文】
子曰:“贤者辟世①,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②。”
【今译】
孔子说:“贤人避开社会而隐居,其次是离开是非之地躲避到别的地方去,再其次是避开别人难看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难听的恶言。”孔子说:“像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注释】
①辟世:“辟”同“避”,避开黑暗社会而隐居。
②作者:这样做的人。七人:指七位贤人隐士。具体所指其说不一。此举一种说法: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评点】
在“邦无道”的情况下,孔子所说的“四辟”,可以看作是古代知识分子处世方针。避世者,离开乱世,隐居山林;避地者,择地而处,远离是非之地;避色者和避言者,回避厉色疾言,不搞正面冲突。对于隐居,孔子本是反对的,正因为如此,曾被长沮、桀溺所骂,但孔子认为他们是贤者,比那些当政的斗筲之徒高尚得多,因为他们洁身自好,不愿同流而污。贤人君子在那世风日下的时代,根据处境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回避政策。这是孔子冷静观察人生世相总结起来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