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4|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39)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39)
子曰:“有教無類。”
The Master said, "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sses."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①。”
                  
【今译】
孔子说:“我对教育对象是不加区分的,都愿意教育他们。”
【注释】
①教:指教育对象。类:区分,作动词用。
【评点】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见7.7)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由此,孔子的及门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贤人中,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尊师》)也列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学的人。
    孔子以重礼维礼著称,但他在“有教无类”这点上,却不守周礼,勇敢地冲破等级制羁绊,表现出大胆改革、精心实践的精神,是春秋时代教育面向的革命性变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05:29 , Processed in 0.0395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