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3|回复: 0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六章 季氏篇(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中英文版
第十六章 季氏篇(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Confucius said, "The revenue of the state has left the ducal house now for five generation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in the hands of the great officers for four generations. On this account, the descendants of the three Huan are much reduced."
【原文】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①,政逮于大夫四世矣②,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③。”
                  
【今译】
孔子说:“鲁国的国君失去国家政权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季孙大夫手里有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就衰微了。”
【注释】
①禄:爵禄,此实指国家政权。去:丧失。公室:诸侯的家族,此指鲁国王室。五世:五代。
②逮(dài):及,到。
③三桓: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即仲孙)氏。因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这三家一直掌握鲁国政权,到鲁定公时,曾出现“陪臣执国命”的局面,三桓势力一度衰微。
【评点】
    此章是用上一章的原则用来观察鲁国的政局,说明权臣当国,必然导致政权衰败。朱熹说:“此章专论鲁事,疑与前章皆定公时语。”(《集注》)鲁文公立宣公。鲁宣公在位18年,鲁国政权渐次旁落到季孙氏手中,经历宣公、襄公、定公,共五代人,从季孙氏掌握鲁国实际权柄,到孔子发话时候止,经历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正好四代人。孔子有鉴于鲁国国事日非,陪臣势力不可一世,孔子作出如下判断:三桓的子孙,也眼看不到了。
    由于被眼前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一个人对身处的时代,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而孔子却能鉴往知来,十分正确地评估了当时的形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11:46 , Processed in 0.0447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