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二编 《告子下》(11)
第十一章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Bai Gui said, 'My management of the water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Yu.'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Mencius replied, 'You are wrong, Sir. Yu's regulation of the waters was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water. He therefore made the four seas their receptacle, while you make the neighbouring States their receptacle. Water flowing out of its channels is called an inundation. Inundating waters are a vast waste of water, and what a benevolent man detests. You are wrong, my good Sir.'
【原文】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一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
②壑(he):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所以使水流汪于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厌恶的。你错了。”
【读解】
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重在堵塞。
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
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的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摆展览,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干净,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