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3|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7)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7)
第七章  耻之于人大矣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Mencius said, 'The sense of shame is to a man of great importance. Those who form contrivances and versatile schemes distinguished for their artfulness, do not allow their sense of shame to come into action. When one differs from other men in not having this sense of shame, what will he have in common with them?'

  【原文】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①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注释】

  ①机变:奸诈。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读解】

  “我
  一念之差
  出卖了无辜的人
  我有大罪呀!”
  犹大羞愧难当,跟踉跄跄地跑出去,在一棵大树下吊死了。(《马太福音》)
  自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善恶果,羞耻之心便油然而生。人类虽然因此而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但却获得了在现实土地上生存的权利。
  “知耻近乎勇。”(《中庸》)
  纵使罪孽深重如犹大,羞愧而死,灵魂尚能获得拯救。
  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否则,一次无耻,次次无耻,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嗜痴成癖,那就万劫不复,无可救药了。
既然人人都有羞耻心,除了不会表达的人,再一种人就是善于权变而乖巧的人。这种人我们生活当中相当多,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强调客观原因,反正什么都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怨天尤人”,他们一点责任都没有。这种人从表面看,没有羞耻心,所以这种人很难有进步。再一种人就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恃才傲物的人,对有些事情他们明明不懂,可是“耻于下问”,从而也使自己很难有进步。《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这个“不耻下问”里面,就包含了人人平等之意,也就是说,虽然有一个地位很低很低的人,但他有我所不懂的知识学问,我都应该向他学习,而不能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瞧不起他,而耻于向他请教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仁”的思想,与人相互亲爱,就必须做到人人平等。若耻于下问,必然就要弄得个不懂装懂,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肤浅敷衍。若是一般人到还罢了,“滥竽充数”,不至于有大害,若是当官的不懂装懂,冬天种水稻,夏天种小麦,那还不“祸国殃民”?所以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于人是很重要的。而有羞耻之心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更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18:15 , Processed in 0.0356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