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7|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27)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27)

第二十七章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Mencius said, 'The hungry think any food sweet, and the thirsty think the same of any drink, and thus they do not get the right taste of what they eat and drink. The hunger and thirst, in fact, injure their palate. And is it only the mouth and belly which are injured by hunger and thirst? Men's minds are also injured by them. If a man can prevent the evils of hunger and thirst from being any evils to his mind, he need not have any sorrow about not being equal to other men.'

  【原文】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可口的。他们不能够吃喝出饮料和食物的正常滋味,是由于饥饿和干渴的妨害。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饿和干渴的妨害吗?心灵也同样有妨害。一个人能够不让饥饿和干渴那样的妨害去妨害心灵,那就不会以自己不及别人为忧虑了。”

  【读解】

  饥渴对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类似这样的妨害如果对心灵发生,就会使一个人对精神的需求,对思想、学术和主张也出现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现象,失去辨别力。统便会管它什么主义,管他什么意识形态都一古脑儿接受下来,缺乏消化能力,最终误入歧途。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就不会失去选择力和辨别力,对于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就会有所认识,有所鉴别,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成为充实自己的精神营养。能够做到这样,即使发现自己有不及他人的地方,那也是很容易迎头赶上的,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要使自己的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别无良方,只要使心灵经常吸收养份,就像我们平时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润,不测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养份一样。这样,就不会导致心灵空虚,以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甚至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文化开禁,读书人如饥似渴,而西方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学生们不辨古今,不管倾向而一古脑儿吞食下去,今天是尼采、叔本华,明天是弗洛依德,后天又是萨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很有点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味道吗?
  所以,心灵的修养也和身体的营养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使之饥饿干渴而缺乏养价。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良性发育,茁壮成长,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12:10 , Processed in 0.0366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