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3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三编 《尽心上》(32)
第三十二章  君子不素餐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Gong Sun Chou said, 'It is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He will not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 How is it that we see superior men eating without labouring?'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Mencius replied, 'When a superior man resides in a country, if its sovereign employ his counsels, he comes to tranquillity, wealth and glory. If the young in it follow his instructions, they become filial, obedient to their elders, true-hearted, and faithful. What greater example can there be than this of not eating the bread of idleness?'

  【原文】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注释】

  ①不素餐兮:引自《诗经·魏风·伐檀》。素餐,白吃饭。

  【译文】

  公孙丑说:“《诗经》说:‘不白吃饭啊!’可君子不种庄稼也吃饭,为什么呢?”孟子说:“君子居住在一个国家,国君用他,就会安定富足,尊贵荣耀;学生们跟随他,就会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忠诚而守信用。‘不白吃饭啊!’还有谁比他的贡献更大呢?”

  【读解】

  还是孔子所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和孟子自己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论于人”(《膝文公上》)的意思。强调社会分工,强调脑力劳动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对我们今天来说,公孙丑所提的这类问题是不会有多少人提了。但倒回去二十年,我们还时常可以听到送公粮进城的公社社员骂街的声音:“俺农民伯伯不种出来,你们城里人吃狗屎!”理直气壮,字正腔圆。倒回去二十年如此,倒回去二千年呢?想一想吧,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孔子、孟子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个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了罢。
关于“不耕而食”这个问题,在《滕文公上》第四章里孟子就与陈相讨论过了,其中心是社会分工问题,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差别问题,那么,作为君子,就要行为于肯教、能教、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使更多的人能够做到会继承、友爱、忠实、诚信,那也就不负于“不耕而食”了。如果不能使国家就安定富裕、尊贵显荣;国家的少年弟子也不能跟从他学,那么他的“不耕而食”肯定是要遭到众人反对的。所以君子首先要尽心、知命,完成自己的职责,行为于自己的职责,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君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17:55 , Processed in 0.0341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