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3|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四编 《尽心下》(2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四编 《尽心下》(21)
第二十一章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Mencius said to the disciple Gao, 'There are the footpaths along the hills; if suddenly they be used, they become roads; and if, as suddenly they are not used, the wild grass fills them up. Now, the wild grass fills up your mind.'

   【原文】

  孟子谓高子①曰:“山径之蹊②间,介然③用之而成路;为间④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①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
②径:山路。溪: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
③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
④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读解】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山上的小路是断断续续踩踏出来的,人生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了独特的用途也就成了道路,人生要有理想,人生的道路才成其为道路。山路如果断断续续不用,就会被茅草堵塞,人的心路同样也是如此。不继承历史的经验,不能尽心知命,就会被茅草堵塞住心路,也就会昏昧,也就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29 22:17 , Processed in 0.0442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