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5|回复: 0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四编 《尽心下》(3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0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中英文版
第十四编 《尽心下》(35)
第三十五章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Mencius said, 'To nourish the mind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than to make the desires few. Here is a man whose desires are few - in some things he may not be able to keep his heart, but they will be few. Here is a man whose desires are many - in some things he may be able to keep his heart, but they will be few.'

   【原文】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即便本性还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读解】

  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么?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外物改变人的本性,感官之欲减损人的善心。所以,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是“欲望号街车”不知驶向哪里,失去控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欲望,寡欲清心。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
孟子当然不是老子的学生,在“寡欲”的问题上也绝不会走得像老子那样远,不会到“禁欲”的程度。但在“养心莫善于寡欲”的见解上有相通之处,这也的确是事实。毕竟,儒道两家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罢。
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就是欲望很多,没有这些欲望,就是寡欲。没有这些东西,欲望就会减少。而有了很多这些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东西后,孟子为什么还要说“寡矣”呢?这就是快乐与享乐的不同!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些东西不属于性命本身的。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自然而然地顺乎人性,是快乐的人格内涵。快乐是与对人生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而享乐则是缺乏生活目标,没有人生信念,更没有创造乐趣。享乐者认为人生没有什么信念和意义可言,人生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享乐则从来没有安宁和自足感。享乐的背后是病态和失望,旧的刺激刚过去又得马上寻求新的刺激,否则,享乐者就会百无聊赖,就显得惶惶不安,这就是欲望也会减少的缘故。寡欲的人欲望减少了,是快乐;多欲的人欲望减少了,就是痛苦。所以,只有尽心知命而修养自身后,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采取了最佳行为方式,人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不能尽心知命,虽然可以修养自身,但也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不能尽心知命,又不能修养自身,那就更不可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所以,为人处世,首先要尽心知命,然后修养自身,减少欲望,才能获得终生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0 01:58 , Processed in 0.0336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