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网友发了几道翻译练习题给我, 叫我帮他修改一下. 看了他写的长长的 “深情” 的邮件以及里面无数个 “不胜感激”, 我觉得我要是不帮他改就太 “残酷了”, 所以还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帮看了一下.
我看了他发给我的题目后, 我觉得好熟悉, 好像在哪见过的. 回忆片刻, 我终于想起来了, 原来那是今年上半年国家英语高级笔译考试的题目. 看了他的翻译后, 我觉得他的翻译还是很不错的, 起码主体意思没有什么偏离, 我只是帮他改了一些语法错误. 最后, 我还亲自把这几段话翻译了一遍, 一来就当作是今天的翻译练习, 二来就当是给他做个对比参考. 所以这篇日记下面的翻译是我译的, 并不是那位朋友的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 我越译越觉得有趣. 在这里我并不是指那几段话很有趣, 而是它们让我想起我以前备考国家翻译的情景.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备考的, 这个问题真的难倒我. 其实说实话, 从表面上看,我备考的时间很短, 但是从实质上看, 我备考的时间很长. 我是去年5月份在广外考的. 而我真正为这个考试准备的时间, 也就是从买书到考试的时间, 不到两个月. 再准确地讲, 全部复习的日子最多只有两个多星期. 为什么会这么悲剧呢? 我记得我刚报完名不久, 都柏林大学的招生面试就来了. 面试完以后, 就要开始申网和准备签证材料, 林林总总, 让我不得安歇, 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备考. 好不容易到了四月中旬可以稍微静下心来复习时, 我居然得了重感冒, 发烧, 咳嗽接踵而至, 看了N次校医也看不好, 更可恶的是那些校医死活也不肯给我打点滴, 以致耽误我的治疗. 我当时不停地 “求” 医生给我打点滴, 因为我快要去广州参加考试了,我要快点好起来. 可是那些医生老说我不需要打点滴, 吃药就行了,真的快把我气晕. 最后没办法只好到桂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点滴. 后面虽然病情有所缓解, 可是仍然没有根本好起来, 我仍然咳个不停, 而且嗓子居然越来越嘶哑了, 差点说不出话, 一说话就咳, 真是要命.
可是考期将至了, 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做题看书, 因为再不做题我就真的完蛋了. 特别是上午的那场综合能力测试, 是考词汇, 语法, 完型还有阅读的, 题量很大, 词汇量的要求更大, 如果不多做练习再好的基础恐怕也做不完, 绝对死定了. 那时我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记新词汇了, 只有狂做题, 把第一届(好像是2003年的)真题一直到2009年的真题全做完了. 刚开始做2003年的题目时, 我感觉很得心应手, 当时还暗中欢喜, 似乎这个考试也没有我想的那么难. 可是越做到后面的题, 难度越来越大, 做到2008年和2009年时, 我只差没有跳楼. 感觉好多生词, 有些题目四个选项的单词我都没有见过的. 另外连我平时最擅长的语法题, 都变得光怪陆离, 不仅题目长, 而且结构很奇特, 有些题让我研究半天才明白要选哪个. 可是考试的时间有限, 我不能在考场中花这么多时间来琢磨的. 所以我只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速度. 每次的自我模拟考中, 我都感觉自己好像在跑马拉松. 那时一边卡表, 一边狂做题, 每次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一份模拟题我就觉得全身虚脱了. 可能国家人事考试局在2003年进行试点考试时, 由于是第一届考试, 所以难度不能定位太高, 所以比较好做, 可是到了后面国家人事考试局就不断地对考试的难度进行调整. 到了2008年总体难度也就基本上定下来了.
时光一晃到了五月9号考试的时间了. 可是悲剧的是, 我的感冒咳嗽仍然没有好. 考前两天到了广外, 在同学的接应下住进了广外的宿舍. 那时咳个不停, 喉咙很痒很痛, 不管我吃多少药也没用. 当时真的想不考直接回深大了, 可是想想那接近600块钱的报考费, 再想想自己这几年来所做的翻译练习, 我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 我想通过考试来检查自己究竟学到什么程度了. 到了广外那天晚上, 虽然感觉很不舒服, 可是心里仍然感到很温暖, 因为有同学去车站接应我, 还一路上带我去广外; 到了广外以后, 又有同学接应我, 安排我住进他们的宿舍, 还带我在外面吃饭, 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感动.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了, 虽然仍然不舒服, 我还是老老实实地拿着一本模拟题躲在广外饭堂的某个角落复习. 早上看完书后, 下午有几个在广外读书的高中同学知道我来了也来找我聊天. 到了五点多的时候, 我真的咳得受不了了, 就叫小青带我去他们的校医院打针. 可是倒霉的是当时校医院下班了. 没办法, 我只能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 再忍一晚, 明天考完试就回深大了!!
5月9号上午考两个小时的综合能力测试, 感觉比平时做的真题难度大, 可是我还是在交卷前两分钟把题目做完了. 当时一发试卷大家都拼命地做, 连眨眼的时间都没有了, 因为题量太大了. 交卷时我看到旁边的一个女生最后的一道完型填空的大题完全没有做, 慌得她神气惊惧, 在老师再三说停笔时她才停下来. 交完卷后她居然在课室里哭了起来. 我当时真的被吓坏了, 因为她突然间就叭在桌子上哭,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了. 很多人围上去问她怎么了, 她说她很多题没有做完. 我当时想, 就算考不过也不至于哭吧? 这又不是什么决定生死的事情. 不过她这一哭倒是引起不少考友们的愁绪, 大家都在叹息自己哪里没做完, 哪里做得不好等等. 下午考三个小时的笔译实务, 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了, 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我做了好几年的翻译练习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的备考时间表面上说很短, 其实是很漫长的. 第一篇是讲欧盟对进口商品, 特别是农产品的规格要求的; 第二篇是讲母乳喂哺的好处; 第三篇是讲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与冲击; 第四篇是讲欧式建筑与中式建筑风格与特点的对比. 个人觉得第四篇难度最大, 因为涉及到一些非常专业的名词. 不过总的来讲, 我觉得挺好做的, 两个小时就做完了, 然后提前一个小时交卷, 弄得全场考生都在盯着我. 其实我并不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也想过不要这么早交的, 可是不交我又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 我总不能在考场发呆一个小时吧? 而且当时我归 “深” 似箭, 巴不得一考完就上车走人.
在回深大的路上, 我在心里琢磨着自己能不能考过这次考试. 我想, 如果综合能力测试可以通过的话, 那么考过是没问题的, 因为笔译实务对我来讲不难. 不过话说回来, 如果你综合能力测试都过不了的话, 笔译实务也绝对过不了. 不过不管怎样, 不考都考了, 还是静下心来等消息吧. 回到深大以后, 天降大雨, 而我却没有伞, 最后回到宿舍时整个人变成了落汤鸡, 冷得瑟瑟发抖, 病情似乎加重了. 不过我那时已经感到很开心了, 因为已经安全到 “家”了. 当晚还是有点睡不着, 因为想到此次广州之行遇到的人和事, 心里激动万分. 我要特别感谢那次帮我的所有同学朋友们, 包括义忠, 小青, 晓惠, 华富, 还要感谢温颖琦带我去找考场, 感谢伟良请我在饭堂吃饭, 还有感谢远萍在我考前一晚的漫步校园式的长谈! 那一刻我突然感慨: 有朋友的日子真好, 正是因为朋友, 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才不会感到那么的无助与孤独!
2011年上半年国家高级英语笔译试题(节选)
第一题(英汉)
I think Chinese businesspeople tend to ha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in a rather indirect manner, as opposed to the more direct style of American businesspeople, who are said to work with the “get-down-to-business-first” mentality. The Chinese-type management encourages cooperation among employees, between the labor and the management, and gives employees a joy of participation and fulfillment, as well as a sense of pride in their work. And most Chinese try to find the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working in their jobs, and view work as essential for having membership in a community. The American-type, or the top-down, management emphasizes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on among workers. The American work ethic seems to be more individual oriented. Traditionally, Americans work because it is the will of God, and often value the results and accomplishments of work more than its process.
我认为中国商人倾向于用委婉的方式进行商务谈判. 这与据说具有 “言归 ‘经’ 传” 思想的美国商人的直截了当的风格相反. 中国式的管理鼓励员工之间以及管理层和下属之间的合作, 同时给予员工参与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让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而很多中国人也努力尝试从他们的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把工作看作是社会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美国式, 或者说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则强调效率以及员工之间的竞争. 美国人的工作理念似乎更强调个人风格. 美国人一直认为, 工作是上帝的意志. 他们经常把工作的结果和成就看得比过程更重要.
第六题(汉英)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发行单位,其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新闻出版署国际新闻局。 我集团坚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出版原则,全心致力于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发展,全心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拓展。 为了加强对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特殊出版业务的需要,我集团每年都要选派一些青年员工到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进修, 根据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会将前进的步伐迈出国界走向世界,瞄准海外读者群,这一战略已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is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authoritative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ing press and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evolv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ress Bureau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Upholding the publishing principle of “make China embrace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understand China”, the Group has been sparing no effort in developing the cause of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committing itself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team of publishing elites and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some special publishing business, our Group selects some young staff and dispatches them to some world-renowned universities or institutes for furth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our development strategy, we will make our strides forward from domestic arena to world stage and target international readership. This strategy has embraced a very promising result.
第九题 (中英)
为了切实保护儿童权益,中国的立法、司法、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以监督、实施和促进保护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动员社会采取多种方式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的成长,大力弘扬残疾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 中国民族素有“携幼”,“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国古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流传至今。 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并努力为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In order to protect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rights, China’s legislation, judicial organs and governments concerned, along with relevant societal associations, have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to supervise, exercis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protection ca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obilized the whole society to adopt various means to care for disabled children and help them out in their lives.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been dedicated to calling on disabled children to live with unyielding will and advocating the good virtues of unity, friendship and mutual aid. Chinese people are traditionally featured with “helping and loving the young”, as typified by an old famous saying that “love others’ children the same as loving our own”. We should advocate growing the notion of “protecting, educating, helping and setting a good example for our children” among the citizens and do our utmost to create sou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the children development ca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