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去市中心和同学聚餐, 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然而在坐车回来的路上, 我居然有一种想落泪的冲动.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受了, 今天终于再次感受到离别的凄怆与无奈!
这次聚餐来的都是我们班的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表面说是聚餐, 其实是为我下周回国送行. 他们有几个下周三还要考试, 本来这时需要紧张地复习的, 可是为了和我告别, 也来了, 真的让我挺感动的. 吃完饭后, 大家就互相握手拥抱, 然后分散了. Sarah则带我在市中心的各个商店到处逛. 我好像是一个司令员, 和她说我要买什么东西, 她就立即带我去到相关的店铺. 果然当地人就是不同, 对这里所有的店铺了如指掌. 如果没有她而让我一个人去买东西, 恐怕费劲不少而且未必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Sarah和我已经在不同的课上做小组成员了, 而且她的人非常好, 因为以前去过中国的江西, 所以特别会与中国人打交道, 还会用QQ呢! 所以我们中国学生和她的关系都非常的好, 差不多到了无所不谈的地步.
我们逛了好多店, 特别是衣服店和精品店. 我又忍不住疯狂购物, 一个下午花了二百五十多欧元, 大带小带地提前回宿舍. 买完东西以后, 她推荐了一家很好吃的冰淇淋店给我, 于是我们就在那里吃雪糕. 吃完后, 大家就在市中心的那条大河上分别了. 分别之际, 我们忍不住再次拥抱, 并且坚定地对彼此说, 以后一定要保持联系, 来日再聚!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 再想想在这里认识的一些关系较好的同学朋友, 想到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了, 不免感到神伤, 泪水似乎就要流了下来. 今朝一别, 不知何时再聚. 特别是和我关系比较好的老外同学, 他们在欧洲这边, 我却远在中国, 以后相见谈何容易啊! 不过, 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没有人可以避得开这种令人忧伤的场景, 所以我还是尽量让自己释然. 突然间我想起了古人. 以前古代没有车, 更没有手机和网络等先进的通信技术, 朋友或者情人之前一旦分别, 真的只能靠鸿雁传书了, 那真的是一种折磨! 而现在我们还有手机电话, 还有先进的网络和交通工具, 保持联系真的一点也不困难, 比古人幸福一千倍也不止! 想到这里, 我感到更加欣慰, 伤感之情也就骤减了.
在O’connel Bridge上等车时, 望着明媚阳光下两边宽阔的大河, 再望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还有那根伫立在市中心的参天银柱, 我突然感到无限的眷恋与不舍. 此时此刻, 我仿佛才刚刚领略到这座城市, 这个国家的文化韵味, 刚刚感受到这座城市生活的韵律. 但是, 再过几天, 我就要踏上回国的征程, 与这个美丽的国家告别了. 突然间, 我感到无比的失落, 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到想再留一段时间的冲动. 那一刻, 我才发现, 原来不知不觉中, 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习惯了这里的人和事, 习惯了这里的清新与凉爽, 习惯了这里的绿草和鲜花. 然而这一切, 在几天以后, 都要与我告别了. 也就在那一刻,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这一年来走过的路, 不禁感到既欣慰又悲怆. 欣慰的是, 我得到了很多; 悲怆的是, 我也失去了很多.
回首过去的一年, 我觉得自己走得很艰辛. 为了学习, 我已经把自己的勤奋和耐力挥霍得一点也不剩了. 掐着手指头都可以数得出自己没有学习的日子. 除了偶尔的参加一些party或者聚会, 剩下的时间就是无休止的看书学习, 连周末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初来时, 本来以为英语是自己的强项, 学习和生活一定不成问题. 来到以后才发现, 原来自己也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井底之蛙. 语言仍然成了我最大的障碍, 最主要的问题是词量不足和听力不行. 因为词汇量不足, 特别是某些词的特殊用法不懂, 听力才更加困难重重. 有时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以前多年苦学的英语来了这里以后居然变得不堪一击! 这对我来讲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当时向某人诉苦, 他很郑重地对我说: “赖小琪啊, 你现在什么都可以输, 你唯一输不起的, 就是你的英语. 如果你没有了英语的优势, 你就和一般人无异了, 至少表面上看无异了.” 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激起了我要努力学习的决心. 后来很多时候当我想以各种理由来推托记单词的任务时, 我都会想起那句话, 然后就会振作精神, 对那些积累的生词又是读又是抄, 学习专业课之余还像以前大学那样专门学英语, 经常在宿舍里大声朗读一些好的文章, 时而晨读, 时而晚读, 俨然回到了以前大学的生活. 从此, 那句话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让我时刻保持着一种 “不进则退” 的心态, 努力攻克在学习途中遇到的每一个 “疑难杂症”.
来了这里一年了, 我也宅了一年.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来了爱尔兰以后会这么宅的. 以前在深圳虽然也为学习忙碌, 可是偶然间忙里偷闲还是会和朋友四处吃喝玩乐的. 过去的一年虽说也有和同学朋友活动聚会, 可是大部分时间, 除了上课和开小组会以外, 我都是呆在宿舍苦修. 专业课的作业做完以后, 我就打开一些英语网站不停地听和读. 我特别喜欢看一些名家的翻译, 喜欢研究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特别是关于一些散文和诗词古文的翻译, 我更加热衷. 很多时候我可以花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来研究几篇古文的英文翻译. 甚至有时候作业还没有做, 我却沉迷在研究翻译中不能自拔, 最后落得个拼命赶作业的下场(不过后面这种情况被我杜绝了,呵呵). 去年圣诞放假时, 认识的同学朋友都周游列国, 四处游玩去了, 而我却安安静静地呆在宿舍里学习英语, 学习我的翻译. 那接近二十天的假期仿佛变成了我的 “英语夏令营”了, 而我也乐在其中. 后面的两周春假以及第二学期期末考完后的几周放假里我也是这样度过的. 当然后面还多了一项重要内容: 备考CPA. 说实话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喜欢学习英语翻译, 我只是觉得, 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 我会感到非常的自在与放松, 会深深地感受到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魅力与内涵.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会渴望回国以后读个英语翻译的硕士学位, 非常渴望能够遇到一个能够与我在翻译上互相交流的知音. 只可惜到现在为止, 这个知音好像还没出现, 忠实的读者粉丝倒是出现了不少,呵呵. 既然没有知音, 我只能靠读名家翻译的作品来聊以自慰了. 不过现在名家翻译的作品似乎也不能让我感到惬意了,因为我总是发现有些地方似乎译得不太好. 当然我没有那些名家厉害, 这些话我本来是不该说的, 否则就显得我自大了, 可是这的确是我真实的感受.
过去的一切都在此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发现, 我的进步, 特别是在英语上的进步, 是深刻而且巨大的. 但是与此同时, 我却失去了很多东西, 比如说与这个国家的交流. 直到这一刻, 我才发现, 我为了学习失去了许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也失去了许多领略这个国家文化特色的机会. 来了这里一年了, 我对脚下的这方国土, 却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这让我情何以堪?
几天前某人对我说, 她来了欧洲没读什么书, 经常连作业也是临时做完交上去的,但是却游玩了不少国家, 花费也不少. 我苦笑着对她说, 我刚好相反, 我没有行万里路, 却读了万卷书, 也是挺悲剧的. 她当时感叹说: “要是可以和你中和一下就好了. 我现在突然觉得没学到什么东西, 连英语也和以前差不多, 很对不起家人.” 我听了无奈地笑了一下, 然后开玩笑地对她说: “下次我来欧洲就不会再读书了, 而是纯玩了, 因为我这一年学得太多太累了. 我以后会把我现在失去的全部拿回来的.”
---------------------------------------------------------------------------------
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原文: 选自英国>
译者: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赖小琪
China has overtaken the UK to become Australia’s biggest source of migrants in an historic shift that underlines the strengthening ties between the two Asia Pacific nations.
中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转变突显了中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亚太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
Migrants from China jumped a fifth to nearly 30,000 out of Australia’s total annual intake of 168,685,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figures published on Wednesday. The rise comes at a time when Australia is grappling with skilled worker shortages, especially in its booming mining and energy industries that are investing record sums to meet China’s demands for commodities and fuel. China is Australia’s biggest two-way trading partner.
周三澳洲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 澳大利亚每年的吸纳移民总人数为168685人, 其中中国人占30000人, 较去年增长五分之一. 此次增长恰逢澳洲正在对抗熟练工人短缺困境, 特别是在快速增长的矿业和资源行业尤为严重. 澳洲正在这两个行业上进行空前的投资, 以满足中国对大宗商品和燃料的需求. 中国是澳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
Australia’s jobless rate has flat-lined this year at about 4.9 per cent, considered close to full employment, and the government has forecast it will fall to 4.5 per cent in 2013. The greater migrant numbers from China helped offset the continued decline from the UK, where numbers fell for a fifth straight year to slightly less than 24,000. India, now Australia’s third biggest migrant source, has also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 and fell 6 per cent to 21,768.
今年, 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与去年持平, 约4.9%左右, 接近充分就业. 而且该国政府预测, 失业率会在2013年下降至4.5%. 来自中国的更大数量的移民, 弥补了英国不断减少的移民数量. 英国今年已经连续第五年对澳大利亚移民减少, 今年对澳移民人数略少于24000人. 印度如今是澳大利亚第三大移民来源国. 但是近来年印度对澳大利亚的移民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今年比去年减少6%, 总移民人数为21768人.
Australia's image in India was tarnished by a string of brutal Indian student bashings in 2009, while Canberra has also cracked down on disrepu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s that were temporarily used by foreign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from India, to attain working visas. Chris Bowen, the Australian immigration minister, said the bulk of the new arrivals in the 2010-11 migration programme were skilled workers. “Skilled migrants deliver significant benefits … as their employment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ir relative youth offsets some of the impacts of the aging labour force,” he said.
澳大利亚在印度的形象被2009年的一系列的对留澳印度学生的残酷打击大大破坏,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对外国学生(包括印度学生)为获取工作签证而暂时就读的名声不好的职业教育学校予以取缔. 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克里斯•鲍恩表示, 2010-2011的移民计划中通过的新移民人群大多数是熟练工人. “熟练移民工人为澳大利亚创造巨大的收益, 因为他们的就业促进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而且由于他们都相对年轻, 这有助于抵消工人力量老龄化的不良影响.” 鲍恩表示.
Mr Bowen is locked in a legal battle over Canberra’s plan to deport 800 asylum seekers entering Australian waters illegally by boat to Malaysia in exchange for 4,000 of its refugees. The top occupations in the skilled migrants stream were accountants, computing professionals, cooks and registered nurses.
鲍恩现在正在忙着处理一个关于澳洲政府计划遣送800名非法乘船进入澳大利亚水域的政治难民的法律诉讼. 澳洲政府希望通过将这800名难民运往马来西亚, 以换取身处该国的4000名澳洲籍难民. 熟练移民工之中, 最吃香的几个职位是会计师, 计算机专业人士, 厨师和注册护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