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13-4-19 13:59:54

也说腊八粥


          儿时,一进腊月的门槛儿,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一切仿佛都在昨天,在豫北平原,每年的阴历腊月初八是第一个年节,称之为“腊八节”,各家各户有熬“腊八粥”的传统。进入腊月各家主妇就开始购买各种做腊八粥的料,大米,小米,黑米,花生,红枣,栗子,白果等等,总得凑齐八样。腊月初七晚饭后,各家就把熬粥的料、杂粮逐一淘洗发泡,再捞出放在筐里风凉。
  第二天一大早,腊八粥的香味悄然的摇醒了睡梦中的人们。闭着眼睛,那香味已经溢满了鼻,笼罩了我们的心。睁眼看,窗外还黑漆漆的,屋内亮着灯,各家主妇的身影已在灿火前,大锅里冒着热气,锅盖被热气掀起发出嘚嘚的响声。借着灯光不时的掀开锅盖,让热气散出,那热气蒸腾缭绕着,锅里的粥冒着泡泡不断地往外涌,一股股麦香永永久久,把人追随,将一颗心暖了又暖。
  这时,窗外大雪纷飞,干冷刺骨,但寒冷的腊月,因为腊八粥而温暖。过去积善行德的官宦之家,往往会烧上一大锅的腊八粥,给穷人送一点寒冬的慰藉。现在,很多寺庙仍保持了这个传统,腊八都施舍粥。去吃粥的人家,不是因为开不了锅,穷得家里熬不起腊八粥。庙里的粥,一次熬的分量多,又是小火慢熬出来的细活,在家家烧煤气、液化气的城市里,很难炖出记忆中的香浓。有些小家庭,为了应景干脆买点八宝粥回家意思意思。有些老人索性自得其乐,三五个约好了,一起到寺庙里喝粥,既结了善缘,又过了节,多好。
  我没有到庙里去吃过,却专门去看过。去的时间有点晚,过了施舍粥的点。大概是粥不够了,一些老人拎了个小塑料袋,里面好像是馒头与面条。不管怎么说,庙里拿出来的东西,菩萨眼皮下,不会有假。观音大士、释迦佛祖法力无边,总能在危难时刻,救人于水火。没病没灾的,求他们保个平安,小民的心愿足矣。
  记忆中只有过一次元旦碰到腊八的时候,这是一个新历年旧历年同被称为“2012”的年份。这一年,生肖纪年的龙年,还有其他的巧合,如阳历闰二月,阴历闰四月。阴阳都是闰年,有两个立春。这些,都是下一个年岁令人兴奋的希冀。
  这一刻,回想起小时候老家的大锅大灶,家家烟囱里的袅袅炊烟和炉膛里,红红火光中女主人满脸的笑意。一锅装进了各种粗粮杂粮精粮细粮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就越来越近了。我小时候过年,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奢华,没有春晚、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众多的文艺演出——大不了过年看几场皮影戏,或者是围着场院观看走庄串乡的高跷会。我们小孩会放一些便宜的小炮竹,再就是在寂黑的夜空下听老人扯着嗓子喊孩子吃饭咧……这些却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日久弥新!
  快过年了,套用冯巩的一句话叫:童年的年,我想死你了!
  2013-1-1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