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4|回复: 0

冬日无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日,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暖阳高照,心底还是被一种与生俱来的懒散浸透,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勤快。冬日似乎就是懒人的季节,可是到了不惑之年,无论怎样也是做不得懒人了。三更半夜莫名其妙从一团乱七八糟的梦境中走出来,再也回不进去,只能听着别人酣畅的呼噜声,无所事事地躺倒天明。
  经常暗暗告诫自己向孩子学习,无论学校遇到老师的批评还是表扬,无论家里受到家长的责备还是夸奖,都会那么的淡定,从来不会为此而失眠。他们就像小闹钟一样,到了时间自然而然地进入梦想。可是往往是不能按时醒来,即使是按时张开眼睛,也是在床上假寐良久。失眠的时候,总是想到孩子们的睡眠,真让人羡慕嫉妒了。
  记得小时候也是如此,最爱恋的就是热炕头了,弟兄几个一起挤在一个大土炕上。到了冬季,房子不生炉子,就煨了热炕。冷冷的身子彻夜像干板鱼一样,在热炕上翻来覆去地贴着,有时候会冒出微微的热汗。
  睡得真酣的时候,就是清晨。在半梦半醒之间猛然听得父亲的叫喊声。父亲在我们的印象中,很少表现出温和。就像电视剧《霍元甲》里霍元甲的父亲一样,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头子。他每天天不亮就去清真寺做礼拜,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打开大门,穿着皮大衣去的清真寺。
  清真寺就在家门口,也不过五十米的距离。每天阿訇会站在清真寺的门楼上高声“宣礼”,召唤穆斯林群众来清真寺做礼拜。阿訇的声音非常响亮,若是在白天,几公里的地方也能依稀听见。可是我很少在夜间听见,难怪阿訇说黎明前的礼拜是最可贵的。
  父亲有时礼拜后,会在阿訇的房间逗留一会,一般是有问题向阿訇请教,或者是关于清真寺的事物与全体学董商议。我们希望这样的时候多一些,这样就不用早早地起床了。可是,这样的时候却是非常少。我们在父亲的喊叫声中一骨碌爬起来,慌忙穿上衣服,匆匆忙忙洗脸,向学校一路狂奔。
  学校离家也是几百米。如果起得早,就和同学们打打闹闹地晃悠到学校;如果晚了,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学校。身上还有热炕的温度,等到了教室,已经是满头大汗,面庞就像刚刚出笼的热馒头。有时候赶不及,就被老师截在教室门口罚站,直到温度很快消散,双脚被冻木。这样的经历从小学一直到高中。
  有一次,有个同学被校长叫去责罚。那个同学对着校长说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惊得校长目瞪口呆,好久没有缓过神来。校长无奈地放弃了对那个同学的责罚,当然老师们也似乎一夜之间醒悟了,再也不责罚我们了,结果是三个毕业班一百五十多学生,只考上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大专生。而校长和老师们却是兴高采烈,说是攻破了好多年没有出本科生的难关。现在看来,这些好像很荒诞不经,可是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就是这个样子。
  很多时候,同学们一路抱怨着学校的早自习,互相询问作业完成的情况。若没有完成,就忙不迭地借别人的作业,然后给小组长偷偷说情,赶老师收作业之前草就。有时候被老师发现,轻者责骂,重者挨板子。有些老师是亲自动手,每个人按照错误情况量刑,一般情况下是打手掌。细细的竹条打在皴裂的手上,钻心一痛,之后是发麻,之后是红肿。有些老师不自己动手,而是让犯错误的学生站成一个圈,每个人给一个竹板,后面的打前面的。顿时之间,竹板响成一片,哭喊声响成一片。下面的同学们看得心惊肉跳,而老师则坐在讲桌角上,悠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袅袅烟雾笼罩着他冷酷的面庞,犹如老电影上那些迫害地下党的特务。
  对于这样的老师我很是痛恨,总想快快长大之后,找个机会还报他。可是等长大了,回到契阔的故乡,有些老师已经不知所踪,有些却已被岁月磨去了曾经的锋芒,可怜巴巴的,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回头想一想,老师们还不是为了我们好呀。能有今天幸福生活,也许就是体会那些竹板的结果。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每次见到他们,真想当面说一声谢谢,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感觉曾经与老师在一起的那些寒冬倍感温暖。
  毕业后的第一站,是一个在青海省排名第二的文学杂志社。冬季无人上班,我的工作就是抽空收拾扔进门缝的报刊杂志。主编曾是州委书记的秘书,写得一手好字,酒酣之时就发癫,拿毛笔蘸水在屋子的水泥地上酣畅淋漓;书记想提拔他当个副局长什么的,他说酷爱写作,最喜欢做文人。于是就到了杂志社做了主编。那时候我初出茅庐,对于功名利禄这些看不透,觉得不做副局长(副处级),甘心做主编(正科级)的他,就只有一个字可以褒奖,那就是“狂”。
  写作是件苦差事,我似乎没那么多的灵感。于是,就给家人写信,给每一个同学写信,邮寄我们出的杂志。我经常拿一堆东西去邮递,邮政所不收现金,有一个记账本,每次都在上面签字就可以了。主编偶尔给我几个鼓囊囊的信封,我知道哪些都是他白天游逛、晚上熬煎一个字一个字在方格稿纸上码出来的。也经常看到他发表的散文诗,虽然文字不多,稿费微薄,可是对我的刺激很深刻。慢慢走近文化圈,才发现文化界的光鲜背后是自我作践。当然,自我作践这个词语里面有褒义的成分,也有贬义的成分。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我开始学习写作,感觉大学中文系学到的那些理论,就像一条条隐形的绳索,经常捆绑得我举步维艰。于是,就让自己恢复成白痴,让思维进入潜意识,之后想到什么就信手写出什么。慢慢地破茧而出,写得有些样子了。有时候也拿毛笔蘸水,在办公室的水泥地上练字。心情平静时写楷书,心情稍乱时写行书,心情大乱时写狂草。无论起意如何,一番笔墨之后,水泥地上金蛇狂舞,心头之上风和日丽。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另一种奥秘,至今我还经常在水写纸上刷几把。
  一到冬季,节日越来越多了,心中唯一的期待就是过节。其实,现在的过节与小时候的过节大不相同了。过节就是花钱的事,那时候人们穷,除了春节这些为数很少的传统节日外,其它的如元旦这些洋节,几乎就没有人过。物以稀为贵,节以少为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好像愁着没有机会烧钱,什么样的节都过。若鲁迅先生健在,说不定早已经写出好几篇《节日惊诧论》了。
  对于我而言,期待的不是过节,而是放假。虽然工作不累人,但是还是喜欢呆在家里休息;虽然休息也是睡不好觉,但是还是喜欢赖着做宅男。看着日子一页页翻过去,对于生活,还是工作,都越来越没有新鲜感了,就像这无事的冬日。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喜欢这无事的冬日,更希望冬日夏日节假日日日无事,国门家门单位门门门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9 17:41 , Processed in 0.034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