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三)
四、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在上一篇中我讲到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常常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为理由干涉子女、兄弟姐妹、情侣爱人、亲朋好友等人的决定,甚至以此替别人做选择。有的人会说,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也有的人说这是因为爱的缘故。但是我会去怀疑:真是这样吗?这么做真是为了对方好吗?这真的就是爱吗?
我个人认为,这种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而替他人做选择的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母亲曹七巧为了不让自己最爱的儿子长白出去玩女人或者做别的她不喜欢的事情,她教儿子抽鸦片,这样儿子就能留在她的身边了。如果你指责她的行为,说她控制儿子,或者以这样的方式绑架儿子,是一种隐性的暴力,我想她一定会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是多么爱儿子,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但是这分明就是一种控制。
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事情上,有一些父母放任自流,静观其变,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挺身而出帮孩子的忙。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父母对成年后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和期待,与孩子的关系反而更顺畅。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选,而是会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最后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有个朋友就买房的事情去征询他父亲的意见,买在哪里,花多少钱,装修的费用又是多少等问题,他父亲却只讲了自己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在买房和装修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给出的建议是让他自己多去房市跑跑,并强调:我的意见只供参考,房子是你自己住,你自己做决定吧。
上述的父亲在中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大多数父母会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事情上干涉孩子,他们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你的人生经验不足”“我是过来人,更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固然他们的人生经验更丰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在当前有用还值得好好思考。这种喜欢干涉子女选择的原因我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人性中的自恋。每个人都是自恋的,都有自己是最正确是最聪明的自恋幻觉,有将他人纳入自己生活圈和价值体系的内心欲望,也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欲欲。直接简单点说,就是控制欲,只是有的人控制欲强一些,有的人控制欲弱一些。有的父母干涉子女的选择就是内心强烈的控制欲在作祟。他们害怕孩子脱离自己预先设定的轨道,担心孩子走上一条独立自主之路,恐惧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我意志的人,然后离开他们,这样他们就再也没法控制孩子了。
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求学或者工作的地方离自己很近,坚决不允许孩子跨省甚至跨县市求学和择业,说是为了就近照顾孩子的生活,也为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孩子的职业发展,实际上他们是害怕失控的感觉,害怕孩子离开自己。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中国子女依赖父母,还不如说是中国的父母强迫孩子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或者说中国的父母更依赖孩子,需要孩子的陪伴更甚于为了孩子的快乐与发展。这一真相恐怕是连父母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帕萃丝·埃文斯的《不要控制我》一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
妈妈带女儿去买冰激凌。
妈妈问:想吃什么的?
女儿:香草的。
妈妈:有巧克力的。
女儿:我要香草的。
妈妈:巧克力的更好吃。
女儿:我就要香草的。
妈妈:你以前不是爱吃巧克力的吗?
女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妈妈:你这女儿怎么这么怪呢?
这个对话相当有意思,多少有点荒谬的意味,妈妈一再否定女儿的选择,觉得自己才知道女儿喜欢吃什么,女儿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一旦女儿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意识,自主选择,妈妈就觉得她怪。很明显这位妈妈想通过否定女儿的感觉控制女儿的选择,想女儿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替他人做选择这一行为除了控制动机的驱使,还有什么其他的动机?或者说是怎样的原因促使我们会去替他人做选择?
五、“你需要什么?”
讲一个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事。
前段时间男友过生日,我一个劲地问他要不要买蛋糕?是买草莓蛋糕还是巧克力蛋糕?还问他,我们要不要找个温馨浪漫,高档一点的餐厅庆祝一下。可是他既不想吃蛋糕,也不想去什么高档餐厅,只想让我在家烧几个家常菜,跟我在一起吃一顿家常饭以示庆祝就好了。可是,在我的心中,那个“过生日,吃蛋糕,上餐厅”的念头总是放不下,既像一个施了魔咒的执念,也像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明明想忽视它,却时不时地感觉到被其紧紧捆绑。
从这件小事出发,我开始想很多,试图理清这执念的来源。
我出生在农村,家境清贫,从小到大我过生日都没有吃过蛋糕,不要说吃蛋糕了,就是像样的生日晚餐也没有呢。我的生日与其他无数个普通日子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过生日时“吃蛋糕,上餐厅”一直是埋在我心底的愿望。记得高考结束后的那个生日,为了和闺蜜们在一起,我没有回家。我们坐在县城的滨江路旁,看着流淌的河水,诉说着淡淡的青春心事,闺蜜们为我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以示庆祝,其实那个蛋糕并不好吃,可是当时我是既感动又高兴。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心里都想着要是我有孩子了,每年他/她过生日的时候一定会给他/她买好吃的蛋糕,平常也要经常带着他/她上糕点店。随着年龄渐长,这些心愿不存在了,甚至我都淡忘了这些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出来。比如自己辛苦工作了一个月,或者完成了一个学习目标时,我就会去蛋糕店买块蛋糕好好犒赏自己一番。比如当有人帮了我的一个大忙时,我也会买一个蛋糕送给他,表示感谢。再比如当公司发了巧克力、糖果之类的吃食时,我通常都会留着,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包里,等遇到朋友的时候拿出来与他们分享,或者分给坐地铁时恰巧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小朋友(我好几回在地铁里分糖果给陌生小朋友,他们常常笑着接受,我为此会高兴万分,但是也有被拒绝的时候,这时我还挺尴尬的)。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8054083.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