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B(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课程名:环境监测实验B(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学分:1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环境监测》理论教学的配套环节。要求在理论课程讲解后或同步,通过开设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总体上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等几方面的环境监测主要指标、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内容,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一些主要的环境监测仪器、分析方法和操作规程,培养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结果综合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环境监测》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通过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实验,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环境监测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气、固等各种环境样品及噪声的监测指标的基础分析方法,掌握实验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干扰消除的方法等,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水浴锅、恒温干燥箱、马弗炉、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声级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 本课程采取必做和选作相结合的模式,必做实验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最低要求设置实验项目,选做实验则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课题性的实验比例。
3. 实验原则上两人一组,涉及到仪器套数少的则最多六人一组。在大、中型仪器的教学使用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并有选择地让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4. 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五、考核方法
采用实验报告和平时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该课程每次实验均当堂提交上次课的实验报告,每次将有一个实验成绩。课程结束后累计各次的成绩,结合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确定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最后成绩按五级记分记录考试成绩。凡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评定成绩参考标准:
1.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2.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3.中等(一般)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4.及格(较差)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5.不及格(很差)
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果,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images/6103022.JPG
七、说明
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应不断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