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学(Hydrology For Environmental)
课程名:环境水文学(Hydrology For Environmental)学分:2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海洋环境系
曾任课教师:林军(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着重阐述水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它不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广泛深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积极参与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水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地理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学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同时,本课程重视水文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注重反映现代水文科学和水资源学的最新成果,参考相关学科的水文学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论,阐述水文科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水文循环机理及过程,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各种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分析计算方法,水量平衡原理以及水文循环的作用、效应等。第三部分地球表层水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分别阐述陆地表层水、海洋水的组成、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并阐明亚系统之间和亚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第四部分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images/6101010.JPG
四、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各类水体的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和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水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水文现象又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身边的水文现象来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图片和动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指定参考书目和中英文学术论文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考试采用平时文献选读、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占70分),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及回答提问10分,文献选读10分,课堂考勤10分组成等。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水文学》,黄锡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参考书:
1.水资源学,陈浩,科学出版社,2002年
2.普通水文学,邓绶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3.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天津师范大学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现代水文学,左其亭等,科学出版社,2002
重要期刊:
《水利学报》、《水文》、《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水科学进展》、《水文水资源》、《水利水运科学研究》、《人民珠江》、《人民长江》、《人民黄河》、《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热带地理》、《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环境水文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与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环境水文学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进一步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排水、环境监测等后继课程的阶梯。
页:
[1]